洒垤布依族丧葬习俗

发布时间:2014-01-21 12:12:32

  在洒垤布依寨,至今仍然保持着独特的丧葬习俗。

  落气。当老人去世后,家人要为其烧“落气钱”,杀“落气鸡”,然后开始为老人梳妆打扮,从头到脚都要换上新装,然后将老人停放在木板上,称为“上停床”。

  扫棺。当死者“上停床”后,要请摩公来扫棺,摩公将七棵毛草并在一起,然后围着棺材边跳边用布依语念,大意就是希望死者入土为安,同时希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保佑和祝福子孙后代。

  入棺。入棺是死者和家人最后的“见面”仪式,家人在悲痛中慢慢将纸钱铺在棺材底,然后在大家的帮助下把死者抬入棺中,整个过程往往让家人痛哭不已,直到合棺。入棺后,死者的家属就开始“封斋”,即家属不能吃猪油和猪肉,吃饭也不能坐着吃,只能蹲着吃,在吃之前先要给死者供奉。同时死者的棺材停放很有讲究,棺材必须停放在堂屋正中央,顺梁头,脚朝梁尾。停放好棺材后,就请来阴阳先生择日下葬。一切安排好后,死者家属就分成几组,一般是两人为一组,到亲戚家“报忧”,“报忧”的时候要带上一瓶酒,到了亲戚家,亲戚会立即准备一餐饭,死者家属无论再饱也要吃上一碗或半碗饭,这表示替死者到亲戚家吃的最后一餐饭。

  开祭。在死者家属“报忧”期间,家中人开始在家设灵堂,首先是要在棺材前扎一道篾壁,两边各留一道拱门,便于孝子出入,正中间写上“正寝堂”三个大字。在“报忧”的家属回来后,摩公便开始设坛并背着师刀(一种祭祀用的工具)为死者开路,然后开始发孝帕,孝男孝女要着孝衣。开祭的早上,由站礼先生推荐一位寨中德高望重,双双到老,儿孙满堂的人来写灵位牌,写灵位牌的这个人需要沐浴更衣,然后才开始写。死者的家属必须先在写灵位牌前准备一个装满大米的升斗,同时要放上一个红包,里面是答谢写灵位牌人的利事钱。灵位牌上必须要写十一个字才吉利,写好后,来帮忙的人开始杀鸡,然后用鸡血和鸡毛点在灵位牌上,这样灵位牌就写好了,在写的过程中,孝男孝女要一直跪在大门槛外。接下来就开始用果品、刀头、酒、豆腐等供奉。这时站礼先生要开始为死者献早饭,孝子们全部都要集中在灵堂内,先生唱喊孝子出帏,正孝子执三尺长,用白纸裹住的竹杖棍,戴着同样是白纸包裹的篾圈帽子,腰带也要用稻草和白纸拧成的,跪在灵堂第一排,后面的孝子也排队跪好,听先生唱读,三献礼毕读完,孝子起身入帏,人们才能开始摆碗筷,开早饭席面。来下祭的亲戚和朋友,一般都要备好雄鸡、猪头、豆腐、酒礼、香蜡纸烛和布祭帐等等,有的与死者的关系更近一层,还要抬猪抬羊、吹唢呐、舞狮子等。当死者家所有的亲戚吊丧完毕后,站礼先生就开始安排献晚饭,程序和早饭相同。

  接文仪式。接文仪式非常隆重,要先接文然后才家祭,所谓接文,就是要请有才学者将死者生平的经历如为人处事、养儿育女、勤俭节约等写成文。在接文过程中,丧家要把所有亲戚请来,吹着唢呐,舞着狮子,准备酒礼等,然后浩浩荡荡地出发去到做文者的家中接文。到作文者家中后,要一步作一次揖,然后向老人和作文者敬酒,连敬三次,才能接文。当文接到后,就与作文者一起回家,出了大门开始放鞭炮,一路敲锣打鼓直到回家。

  家祭。到家后,孝子跪在灵堂前开始默哀,而作文者便开始读祭文,写得好的祭文,会让在座的亲戚朋友放声大哭,悲痛不已。家祭结束后,摩公便开始为死者“开路”,超度死者上天,从半夜十二时起一直持续到天亮出殡。

  出殡。当摩公为死者超度完后,天已经大亮,孝子们开始跪着烧“买路钱”等待摩公发号令。吉时一到,当摩公一声号令,来帮忙送葬的寨邻就立即把灵柩抬出大门,放到院中两张长凳上,同时要进行捆绑,抬棺人数一般是八人抬,但有的人家是十六人抬,出殡后,如果抬棺的人要休息一会,就会有人将长凳垫着,孝子就要跪在灵柩前等待。一路上鞭炮不断敲锣打鼓和舞狮,直到墓地。

  下矿。当地人把墓穴叫做“井”,把下葬叫做下矿。下矿的时候鞭炮要不断,阴阳先生将灵柩根据最佳风水位置摆放好后,孝子们就要为死者送土,这个时候阴阳先生会抽打灵柩,在抽打的同时还会问跪在一旁的孝子:五鬼邪灵出不出,孝子们立即手捧泥沙洒向灵柩同时回答:出!如此几次后,阴阳先生就下令开始堆土砌坟。然后请摩公给死者安灶,寓意以后死者自己煮饭吃,孝子将不再送饭。但是在回家之前,孝子会在墓前陪死者吃最后一顿。若是有钱之家,可即时立墓碑,贫者隔两年再立碑。

  回丧。当送葬者回到丧家时,丧家会在门口烧几枝冬青树枝或柏杨树枝,旁边还放着一盆水,送葬的人必须从上边跨过,然后再洗手,意思是消毒和驱邪。进到家后,丧家开始摆出酒席慰劳送葬者,谓之回丧饭。

  (谭立新 本报记者 黄定洋 收集整理)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