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纳山古战场之城子洞

发布时间:2014-01-21 12:15:41

  文/图 王加仁 

城子洞城墙。

  中学时代,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每天都与朋友们到城子洞去玩,在那个季节,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很是热闹,为了保证安全,政府还派联防队员到现场维护秩序。后来的一段时间,留给我的只是一段快乐的记忆。参加工作后,特别是分管宣传文化工作近十年来,由于对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执着追求,对打造龙吟苗族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加强了对普纳山古战场的研究,充分认识到普纳山古战场的历史地位和史学研究价值,多次邀请并陪同省社科院、省苗学会、省屯堡文化研究会、文化局的领导和专家以及作家协会采风团、电视台记者、旅游规划公司的人员到城子洞考察,希望能够引起专家学者和整个社会关注,投身于这一历史文化的研究,促进龙吟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子洞本不是洞的名字,应该是因城中有一个洞而得名。城子洞位于普安县龙吟镇吟塘村廖家组,距普水公路500米。经过600多年的风雨,人为破坏严重。目前,靠廖家寨子一侧有长约60米,高3—4米、厚2米多的城墙保存尚完整,其余部分城墙仍可寻找到遗迹。城墙围绕的面积20余亩10000多平方米,城子洞被包围在其中。廖家寨子里的老人讲:城墙前、中、后各有一道城门。城子洞洞口有石阶进入洞内。洞内分左、中、右三个耳洞,除有历史遗迹外,自然景观也很美。经文物局工作人员对洞内留存的碗片进行化验,确定为元末明初使用的,这与普安县志记载的普纳古战事时间相符。

  普安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指挥使胡源首入盘江地,征剿黑洋大箐,旋平土著军48寨,土著军转战于城子洞大兵营,固守普纳山根据地。城子洞为普纳山根据地的重要据点,位于龙吟镇北5里许,与普纳山成犄角之势,相互照应。城子洞在排楼村寨西侧的山腰,整座石山垒有石墙护卫,各路口均设有石质碉楼。该洞口长约2丈,高约丈余,沿洞口下至20余米,豁然开朗,突现一穹形石厅。能容千余人众。石厅长约百米,边接三个耳洞,东耳洞通排楼寨子,长约10丈;北耳洞通石古村寨,以灯笼火把照路需走一天一夜:西耳洞通丫口村寨,亦要走一天一夜。其幽之阴森,其深之难测。洪武六年(1373)明军援兵至,从城子洞正面及三个耳洞围击红苗仡佬军。迄今,城子洞中还四处可见枯骨残骸及土著军使用过的麻钵等器皿。普纳山亦遗留有铸造刀枪钱币(红苗仡佬钱)的冶炼遗迹。

  关于当年怎样攻破城子洞,调查有两种可能:一是攻破城墙后,在洞口用大量辣椒燃烧,用风车往洞内吹烟而攻破;另一种(由于城墙高达5米,而且很坚固,长时间没攻破)可能是利用城子洞前面的田里一落水洞,听说当时可通城子洞,人可以顺着爬进城子洞,所以有几个士兵化装后从落水洞进入了城子洞,弄灭了洞内的照明设备,大呼“明军进来了”,因为洞内漆黑一团,守军不明真相,造成混乱并互相残杀,从而被攻破。

  现今居住在普安龙吟和晴隆中营、长流等地北盘江沿岸的喇叭苗人,说到其族群来历,其历史渊源就是因普纳山战争而迁来。从现今喇叭苗居住地的状况分析,当时普纳山战事结束后,这支军队之所以奉命在这一带居住下来,是为了防止北盘江北岸的少数民族进攻,保证从湖南经安顺、普安到云南的通道,确保明政府对云南的控制。城子洞是普纳山古战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普纳山根据地、城子洞大本营”之说。普纳山古战场是见证苗族支系喇叭苗为国家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的最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城子洞作为普纳山古战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普纳山战事是研究明朝征服西南、民族融合和喇叭苗族群渊源及其文化形成的主要事件,喇叭苗文化与屯堡文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为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戏剧学、宗教学、考古学、旅游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值得开发与保护。

黔西南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