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古驿道:茶马古道的地理标识

发布时间:2014-01-21 12:03:05

  倪咏怀

  白沙古驿道位于普安县城东北38千米的白沙乡境内,北起与晴隆交界处的叶家河直上高耸入云的老鹰崖,翻卡子上,下七十二道坎,西至白沙行政村止,全长20千米。

  因北衔茅口驿而分道四川、湖南,西接盘县入云南,川、湘、黔路通一线,为滇黔驿道白沙路段。今滇黔驿道路段经历代毁损,已残缺不齐,面目全非,而白沙古驿道依然保存完好的有4.2千米;道宽5尺,系5块长条形青石板铺成镶就,依山傍岭,逶迤蜿蜒,匍匐在茅草与刺梨花丛中。青石板上稀稀朗朗、大大小小、深深浅浅,残存着一个个马蹄石印,最深的已踏破40厘米厚的石板入泥三分,见证了古道岁月的沧桑。

  发现古驿道,是1982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的时候,眼望冷月凄风、古道瘦马,只能在《白沙觅古》(载《贵州日报•贵州风光专栏》)一文中概叹:“二十里驿道,展开了历史画卷:蜀汉武候兵分三路南征,庄蹻兵伐夜郎……历史,在这里驻足,遗留下一卷二十里长的无字天书。”神秘莫测。

  2002年,《贵州通史》和《兴义府志(校注本)》一致认定普安一带为夜郎国本土中心,那么,白沙古驿道自然而然就成了夜郎与外界特别是与中央政权联系的官道,和商贾与夜郎贸易的商道。

  2013年,古驿道研究眉目初现,先后有《行走在古驿道上的历史》和《夜郎驿道走茶马》、《古驿道上的1944》,在《黔西南日报》和《贵州文化遗产》上问世,揭开了古驿道神秘的面纱。是年3月5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入选32处,黔西南州入选7处,其中的白沙古驿道与云南、四川共同申报的茶马古道入选。作为“国宝”,白沙古驿道抖落一身历史尘埃,熠熠生辉,闪亮登场。

  茶马古道,是唐宋至民国时期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因于秦汉时期形成的“南方丝绸之路”古道上以茶马互市得名。白沙古驿道,自形成商周时期的民间国际商道、秦汉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以来,又形成唐宋以来茶马互市的通道,“万马归槽”,历史内涵十分丰富。

  作为夜郎国本土中心的普安北端老鹰崖,本无道路,因边民流动,每每造成间隙之路,再加上四川商贾买卖逐利,就形成了一条东接北方“草原之路”直达欧洲,西连滇国入身毒(今印度)的民间国际商道。尔后,秦始皇开五尺道通夜郎、汉武帝辟南驰道达西南夷地区,与北方丝绸之路相对应,在商周时期的民间国际商道基础上,形成秦汉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唐宋以来,茶叶、马匹成为主要商品,白沙古驿道又成了茶马古道典型路段。

  以孕育四球茶子化石而闻名遐迩的四球古茶树,经《贵州普安特有植物四球茶 camellia tetiacocca cnang的初步研究》论证,属于贵州普安特有物种。2011年,在普安发现了世界上迄今最古老最大的四球古茶树居群,面积上千亩,共2万余株,使普安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中国古茶树之乡”,号称世界之茶的发源地。与同处唐宋茶马古道上的云南普洱、四川雅安等商品茶产地,共同演译着茶文化的精彩。

  所谓茶马古道贵州段由北线“贡茶古道”和东线“市马古道”组成,茶马分离,已是唐宋以后的故事,至民国时期,茶马不再作为主要贸易商品,代之而起的是各种日常用品的流通,这时的茶马古道,实际上已成为一般意义上的交通道路。

  历经沧桑,喧嚣一时的茶马互市早已趋于平静,曾经的茶马古道亦旧貌换新颜,唯藏匿于深山老林的白沙古驿道古色古香,成为今天“茶马古道的活化石”。普安史志办田有才先生拍摄的“白沙古驿道”被贵州省文物局、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主办的《贵州省文化遗产》(2013年五期)作为茶马古道的地埋标识,昭告于世。

  黔西南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