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美丽乡村备忘录

发布时间:2014-03-19 14:24:00

  岑大明

  工业化潮汐潮涌,当雾霾席卷繁华的都市,PM2.5弥漫都市的每一个角落,把窗户关得老紧、连门都不敢出的都市人才想起一个在记忆里早已淡忘的名词——乡村。于是,驱车匆匆逃离都市,寻找记忆里的美丽乡村,只为好好呼吸一口纯净的空气。

  2014年的春天骑着快马,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偏居贵州西南,盘江拥抱、群山环抱的黔西南州,工业醒得晚、步子走得慢,这里的天还是原来的天,地还是原来的地,空气也还是原来的空气。一缕春风吹拂了群山的绿,吹开了山间的花,使这里的山村显得更美,成为都市人无限向往的地方。

  万峰林、桃花谷、楼纳山寨、南龙古寨……早已游人如织。这真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回归。工业革命的浪潮把人们从田野和乡村裹挟进了城市,人们在高度组织化、集中化的秩序中,为了追逐效率和利润而忘却了人类自身。直到人们发现自己的生存空间已充塞了太多的工业化产物,直至威胁生存时,才无奈地回归乡村。

  美丽乡村,就这样成了工业化时代不可缺失的主题,成了黔西南州乡村实现小康梦的主题,成了席卷这个春天的浪潮!这个春天不是来得早了,而是姗姗来迟……

  山水长卷的别样尴尬

  黔西南,绝对称得上造物者造就的“喀斯特美景王国”的神奇杰作,如果硬要找出这个“美景王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你不妨在地球仪上试着寻找,黔西南正好处在北纬25度和东经105度的交汇点。

  地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考证,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北纬25度是一条自然风光的横轴长卷,在这条纬线附近,自东向西分布着无数世界喀斯特地貌绝品;而东经105度则是一条人文风情的立轴长卷,这里自北向南分布着不少镌刻着历史烙印的不朽之地。

  一纵一横两幅长卷在黔西南交汇,必定要造就众多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多彩的人文风情。这里有气势磅礴、绵延百里的万峰林,有被称为鬼斧神工的马岭河大峡谷,有形象逼真谌称世界一绝的“双乳峰”等等天造地设、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布依族、苗族等多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为了将这些景观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变旅游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黔西南州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一个宣言:将黔西南州建成旅游大州!并采用了各种宣传方式广泛推介“金州十八景”和多彩的民族风情,引来了不少游客,奇景异观确实令无数游客驻足赞叹。

  可是,这些美景不是紧临乡村,就是将乡村包裹于腹中,我们一边向外人展示自然美景,同时也将破旧的村舍、脏乱的村落、落后的生活等展示出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叙说起来,很是尴尬——

  一位老外游万峰林时,正是春天,峰林深处的油菜花开得正艳,老外手拿长镜头相机,一边沿着纳灰河观看美景,一边专注地拍摄沿途风景照片。突然,他手捏鼻子,连声说:“No,No!”原来,老外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垃圾成堆、臭气熏天的村寨里,他用不太流利的中国话说:“大煞风景!”

  上海一位女游客,看了神奇的双乳峰,又去游览三岔河。秋天的三岔河枫叶如火、湖水如镜、鸟语如歌,正欣赏着三岔河美景时,女士内急,到处寻找卫生间。可是湖边哪有公厕,她跑到湖畔的村寨中“求助”,一位中年妇女给女士指了指一户村民住宅旁边用苞谷秆围起的“八”字棚。可是女士入“棚”不到两分钟,就被长脚蚊叮咬,惊叫着狼狈地跑了出来。

  记得申报贵州龙国家地质公园那年,国土资源部一位司长前来考察,州里主要领导及州直相关部门一把手亲自陪同。在万峰林的观景台上,俯视峰林丛里的村庄,这位司长打了一个幽默的比方:“这峰林确实壮美,可是里面的村庄有些不搭调,就像一位衣着光鲜的美女旁边跟着一个衣着褴褛的乞丐……”

  如此尴尬还能继续上演吗?

  打造美丽乡村的典范

  旅游景观历来就是一件供人玩味的艺术品,追求的是赏心悦目的美感。而美丽的景观与寒酸的乡村形成的鲜明反差或者不和谐,确实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从旅游发展的目的来说,就是要带动乡村的发展,让景区里的村民生活在如画的生活中。从这个角度来说,两者应融为一体,相互应衬,相得益彰。

  渐渐地,关于让乡村与风景一样美丽的话题,在黔西南高层领导讲话中空前地多了起来。原分管全州旅游文化的副州长、现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贺登祥曾在多个会议上这样表达:没有美丽的乡村,黔西南州的“山水长卷”就美不起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也无法展示。黔西南必须来一场乡村革命!

  兴义纳灰村地处万峰林景区腹地,乡村革命在这里打响。2004年底,州里、市里投入资金,完成了进村道路的改造,又组织村民对河道、村落、房前屋后的垃圾进行了治理,通过一番打理,这个峰林腹地的村落变得清爽起来——贯村而过的纳灰河清澈了、村道干净平整了,虽然还没有完全甩掉寒酸气,但通过梳妆打扮,变得精神多了。一岑氏人家还率先开起了农家乐,名字取得很响亮,名曰“万峰第一家”。

  打造纳灰美丽乡村摆到台面上后,人们才惊奇地发现,顶效开发区绿化村早在五六年前就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幕,短短几年间,该村的“夹皮沟”里种上了成千上万亩桃树,彻底进行了一场农业革命,开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先河。桃树既成了村民的摇钱树,让村民富了起来,也成了村寨的美容树,将整个“夹皮沟”装扮成世外桃园!每年春天,这里的桃花竞相开放,成了名副其实的桃花谷!每年夏天,这里又成了现实版的蟠桃园!绿化初步显现出了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

  纳灰和绿化是两个不同模式的乡村再造。纳灰依托美丽的万峰林打扮自己,尽可能让自己融入万峰林,与景区一起美丽。而绿化村在穷山沟里开辟致富之路,进行彻底的乡村革命,改变了祖祖辈辈的生产方式,让乡村脱胎换骨,重造美丽乡村。

  这两个不同模式的乡村,都在2005年的春节,以各自的内涵与美丽,接受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视察。在纳灰村,胡总书记走进“万峰第一家”,语重心长地说:“万峰林是村里的‘摇钱树’,一定要保护好、绿化好、开发好,把纳灰河治理好。”在绿化村,胡总书记进走桃林,谆谆嘱托,要不断扩大桃树种植规模,让桃花开得更多更艳,让乡村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

  总书记的叮嘱,无疑加速了纳灰和绿化的美丽乡村建设。

  紧接着,纳灰村的改路、改水、改房、改厕“四改工程”迅速上马,投资数千万元,将数十公里的乡村小道改成了柏油旅游公路,修建了十余公里的引水渠引来了自来水,数百户村民破旧的住房也改造成为青砖黑瓦的新民居,数百口古老的茅厕改造成了水冲式卫生间,此外,还对长达十余公里的纳灰河进行了治理,在河畔两岸种植了河道树……纳灰村一年一个样,短短几年间,一个美丽的布依乡村在峰林深处脱颖而出,实现了与万峰林的深度融合,纳灰村因此成了万峰林里的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

  绿化村也牢记着总书记的嘱托,一方面加足加马力,全力推进绿化桃种植,将桃树种了一山又一岭,全村的桃树从原来的八千多亩迅速扩大到近两万亩,除了桃花谷的面积成倍地扩大外,村民每年种桃的收入也成倍地增加,从原来的人均三千元增加到了八千多元。另一方面,村民有了钱,纷纷推倒了过去的老房子建起了一幢幢别墅洋房,甩掉了摩托车购买了一辆辆小汽车……绿化,映日桃花别样红,它以世外桃园般的宁静与美丽,成了全州美丽乡村的又一典范。

  繁育更多的美丽乡村

  纳灰,绿化,黔西南州精心培育的这两朵美丽乡村“姊妹花”,凭着它们接受过总书记视察的厚重“历史”,凭着它们闪烁着的美丽光芒,足以让人们顶礼膜拜。它们就像绽开的花朵,诱人的花香招蜂引蝶。近五六年来,州内外前来这两个村“取经”的考察团络绎不绝。

  前些年笔者曾在顶效开发区就职,直管绿化培训基地。绿化村虽然地处“夹皮沟”,可名气一点也不小,这个基地还是省委组织部挂牌的首批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一连好几年,都要精心组织举办各类村官、党员培训班,重点推荐绿化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美丽乡村的成功经验,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反响却很好。

  除此之处,绿化村每年要接待成百上千来访的县、乡、村干部以及州外的各种考察团。后来我才知道,绿化村和纳灰村都纳入了州委培训中青班、民干班等主体班学员的重要现场教学点。目的再明确不过了,就是要将这两个创造美丽乡村的不同模式进行全面推介推广,让美丽进一步传播、繁衍。

  人们常说墙内开花墙外香,绿化模式却是墙内开花香墙内。最先推广绿化模式的是顶效开发区的另一个布依乡村,村名就直呼布依语“楼纳”,译为汉语是“绿色的田野”。这个村是顶效开发区最边远的村,离开发区管委会所在地十余公里,群山环抱数千亩良田,千余户布依人家依山而居,寨前清澈的小河涓涓流淌……这里保存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原生态的农耕文化。

  可是,因为一个字,穷,让楼纳村民们感觉不到这里的美丽。看到绿化村种桃富起来后,楼纳村坐不住了,喊出了“远学华西,近学绿化”的口号,三番五次跑到绿化“取经”,终于找到了通往美丽的路子——绿化种桃能富起来、美起来,我楼纳怎么就不能种梨富起来、美起来呢?

  于是,在顶效开发区的扶持下,楼纳村在几近封闭的大山深处铆足干劲开始了美丽乡村的打造——开荒种梨,梨下养鸡,辟山修路,开河引水,治理河道,沿河种柳,改造民居,治理脏乱……短短几年间,一个人间仙境般的布依山寨脱胎问世!

  2011年5月8日,对楼纳村来说,是一个令全村四千多村民永远铭记的日子。这天,楼纳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因为这一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临楼纳村视察。

  踏着明媚的阳光,习近平漫步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查看道路两旁青瓦白墙的地方民族特色民居,步入楼纳村办公区观看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党员活动室,随后又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的经济发展情况后,他高兴地说:“楼纳村是我看的第一个布依族村寨,村风很朴实,发展得很好!希望再接再厉,更上层楼,把布依族的新农村建设得越来越好!”国家领导人如此高度评价,这是何等荣耀和鼓舞人心!

  追求美丽是人类的天性,而效访又是人类的本能。于是,绿化模式和纳灰模式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黔西南推广开去,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示范、引领作用。于是,兴仁的鲤鱼坝、安龙的打凼、贞丰的纳孔、普安的江西坡、晴隆的保家、册亨的羊场、望谟的坝康……一个个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在盘江大地破土而出,彰显着各自多姿多彩的美丽。

  探寻中国美丽乡村之路

  黔西南还需要更多更美的美丽乡村!黔西南能否走出或者说怎么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之后,黔西南决策层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了找到答案,黔西南高层创造性地谋划,与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全国首个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高端峰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

  州委书记张政对峰会满怀信心,他说,将努力把“万峰林峰会”打造成美丽乡村建设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坚持“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原则,在理论研究、经验交流、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在建设“美丽中国”上有新举措,并借此推广黔西南乡村之美、山川之美、人文之美。

  2013年2月26日,中国首届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在万峰林景区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农村经济建设领域的高端学者、中国美丽乡村的知名代表、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以及新农村建设与规划的杰出代表等上百位嘉宾莅临峰会。峰会因此被称为高规格、高起点、高目标的“美丽之约”。

  背靠气势磅礴的群峰,面朝如诗如画的田园,万峰林下独特的峰会露天主会场令人耳目一新。一座座奇美的山峦与碧绿的田野、蜿蜒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大自然中最佳的生态环境,形成天底下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展示了美丽乡村令人惊叹的生态美景。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观赏着美丽的风景,探讨着美丽乡村建设话题,这真是一个诗意的盛会!”身处享有“西南形胜”的兴义万峰林下的来宾如痴如醉感叹道。“这里的美丽不可复制!”无论是在峰会的主题演讲、开放式互动访谈,还是考察参观,“美丽”成为大家口中热门的词汇。黔西南州神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文化,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黔西南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其文化资源在全国地级城市中非常罕见。”在深圳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斌眼中,8年后重游黔西南州,感受到的巨变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还有党委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气魄。“黔西南山好水好空气好,是整个人类的家园,是我们童年梦开始的地方。”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如是惊叹万峰林的神奇美景。他建议采取拍摄影视作品、建立天然地质公园和文化园区、文化公园等形式,推荐天下奇观万峰林的旅游资源。

  峰会期间,采用专家论坛、热点评析、经验交流等方式,就“中国式美丽乡村”的发展之路,分别从政策、理论、实践、产业、国际等视角,就美丽乡村建设构想与发展机遇、百姓生活、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建设美丽乡村的精彩观点。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峰会开幕式上热情洋溢地作了题为《农业的文化创意化发展》主题演讲。他提出,在世界经济步入创意经济时代的今天,通过发展创意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构建一个持续健康的农村产业体系,将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一条创新之路。

  农业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张玉香在主题演讲中说,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应考虑到各地自身的条件,差别化制定乡村建设目标,建成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这与我州“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美丽黔西南”的科学发展定位不谋而合,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信心。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现任特聘专家艾瑞克希望黔西南乡村旅游肩负起领跑中国乡村旅游的重任。他认为,万峰林有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新鲜的空气和独特的气候,这些可能就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的一个梦想,这需要黔西南州在发展乡村旅游要寻求新的模式,挖掘中国最美的5至10个旅游资源,通过规模化发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说,美丽乡村不仅是一个生态概念,而且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社会概念。美丽乡村不仅有一个美丽的外表,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它应该是结合了经济、政治、人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一个完美组合,这才是对真正美丽乡村的追求。而黔西南州正是为这种全新的美丽而不懈地求索。

  美丽乡村承载百姓梦想

  万峰林峰会不仅成功地向外界展示了美丽黔西南,更要重的是拓宽了黔西南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作为率先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地,黔西南州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广泛地吸取峰会的理论成果,自信地提出了坚持“科学规划布局美、农民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四美”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并向全州人民发出宣言,努力把乡村打造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建设美丽乡村,从过去的单项工作提高到了全面实现全州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和全局战略的新高度,承载着全州340多万人民的小康梦想,凝聚着全州干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期盼。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趋势而上,启动了黔西南州“美丽乡村”建设的“六项行动计划”——

  8年内投入180亿元资金,全面、系统地开展“美丽乡村”的“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等六项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把全州所有村寨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项行动计划”的启动,标志着黔西南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新的征程。

  基础设施滞后、薄弱,既是黔西南州乡村小康建设的主要“瓶颈”,黔西南州将小康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合二为一,整合推出“六项行动计划”,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将美丽乡村推向了全面性、系统性建设轨道,必将取得实效。

  不信,我们不妨看看“六项行动计划”的终极目标——“小康路”行动,着力实施农村公路“硬化、畅化、安全、优化、信息化、绿化美化、运输通达”七大工程,实现农村公路重点监控路段信息化管理覆盖率达100%、组组通公路、建制行政村100%通沥青路和客运;“小康水”行动,着力创建“饮水安全示范村”,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60万,新建农村供水主管道7300公里,全面突破工程性缺水制约我州经济发展的“瓶颈”;“小康房”行动,围绕建设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小康房,完成1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和1万户小康房建设任务,使农村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小康电”行动,着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理顺电网管理体制、农村电网电压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建成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农村电网;“小康讯”行动,围绕建设宽带融合、普遍服务的小康讯,实现乡镇邮政网点全覆盖和“乡乡通邮”,全面实现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以入“电话户户通”;“小康寨”行动,着力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康寨,实施村寨道路、农户庭院硬化,实施农村改厕、改圈、改灶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照明、文化活动场所等设施,覆盖全州6900个村寨,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

  以上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这些枯燥的数字却凝聚着黔西南对美丽乡村建设坚强的决心,凝聚着数百万群众的百年梦想。为确保“六项行动计划”落到实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州里明确了“坚持分级负责,突出县乡主体责任”的落实机制,要求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个村一个寨地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013年11月15日,黔西南州召开“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工作推进大会。州委书记张政在会上要求,全州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道路、饮水、住房、供电、通讯、村寨建设这6个重点,坚持科学规划、市场运作,通过项目化落实,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计划目标。州长杨永英强调,要以“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力争用5到8年时间,将我州广大农村建成美丽乡村、幸福家园,让全州人民实现实实在在的小康梦想。

  又是一年好春光。2014年的春天,金州大地春潮涌动、春风激荡、山花烂漫,勤劳的金州人民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如期举行,踏着时代的鼓点,正在满怀豪情地建设美好的家园!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