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蒙荣荣
贞丰布依族妇女服饰。
布依族是黔西南州的世居民族之一,其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大致经历了唐、宋、明、清的历史演进。据《旧唐书•西蛮》记载:布依男子“左衽、露发,徒跣。”《新唐书•南蛮传》载:“自夜郎,滇池以西……有丝麻……,有幅广七寸。”明代《大明—统志》说“短衣科头”,郭子章《黔记•仲家》说:“椎髻,屣,……衣尚青色。”清《贵州通志•蛮僚》说:“以帕束首,屣屦……衣尚青。”民国年间,由于汉文化的影响,布依族中年男子多半穿大襟或对襟短衣,老年男子穿大襟或长袍,青年男子劳作时多穿对襟衣,全是自纺、自织、自染的各色土布衣。建国后,男式服饰有长衫和对襟衣两种。长衫有蓝、黑、白三色,均为宽襟右侧开扣;对襟衣为胸前排扣。裤子均为直筒大吊裆,头巾多为蓝黑花格头帕、或青帕、或白帕,脚穿皮(胶)鞋或包边(毛边)布鞋。而女装的装束,《新唐书•南蛮》记述:“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贯其耳;贵者饰与珠珰。”明朝,万历年间郭子章《黔记》记载:“以青布一方裹头,著细折青裙,多至二十余幅。腹下系五彩挑绣方幅,如缓仍以青袭之。”清初,布依妇女“椎髻长簪,银环贯耳,项挂银圈,以多为荣。衣短裙长,色惟青蓝、红、绿花饰为缘饰。裙以青布十余幅细折,镶边,委地数寸。腰以宽长带数围结于后,带垂若翅”(《南笼府志•地理志》)。《贵州通志•南蛮》载:布衣“短衣长裙,首蒙青花布手巾。”自道光到宣统年间,贞丰妇女仍普遍穿衣脚圆而镶花边的各色短衣和各色百折长裙,包花格头帕,以银质首饰为装饰品。民国以后至建国初期,仍有少数布依族妇女穿短衣长裙,大部分妇女则已改裙为裤,衣裤肥大,衣长过膝,袖宽尺许,衣裤边缘镶有五颜六色的“栏杆”,鞋式为船形锈花鞋或毛边布鞋。
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与传承,布依族服饰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圈,它包涵了种、纺、织、染、绣、缝以及凝结了纺织文化背景中的民俗文化特征,构成了以纺和织为母体的布依布,蜡染、刺绣、挑花、镶缀、裁缝、服饰等系列纺织文化现象,是布依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之一。我州贞丰县和册亨县的布依族服饰是布依族服饰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主要分布在贞丰县的百层、鲁贡和望谟县、册亨县南北盘江沿岸及沿河地区的布依族村寨。这一区域布依族男子服饰在历史上演变较快,式样比女装简单,制作费工少,朴素简便。其样式有长衫和对襟衣两种。长衫有蓝、黑、白三种,均为宽襟右侧开扣,白色长衫为孝服。男式的对襟衣均为胸前排扣,裤子为大吊裆,裤脚直筒,裤口宽八、九寸。老年人、成年人根据季节、环境不同或包蓝黑花格帕或包青帕或包白帕。老年人大多头缠头帕,上身穿青或灰长衫,下穿蓝或青吊裆直筒裤,脚穿布鞋或胶(皮)鞋。而成年人的打扮则是头裹蓝黑花帕,上穿蓝或灰对襟衣,下穿吊裆直筒裤或现代流行裤,脚穿毛边布鞋、胶鞋或皮鞋。
布依族妇女服饰,因居住的环境气候不同,服饰也不尽相同,较有代表性的是居住在贞丰县珉谷、者相、北盘江、长田、挽澜等乡镇布依村寨的布依妇女服饰。其装束是:婚前发辫绕头,婚后结发髻,罩上马尾编成的网套、扎银簪。热天,中青年妇女喜包盘盘头,显得干净利索,落落大方。冷天则包牛角帕以御寒。老年妇女一年四季多包角头,上装是窄领、胸宽、右侧开扣,肩部均是三寸青布盘肩并镶花边,衣袖宽口,袖口用五寸青布接成,接头镶“栏杆”,衣长及臀部,边幅前后都呈弧形;下装着自染的青色吊裆直筒土布裤,裤口尺许,毛边,脚穿绣花尖尖鞋或各种布鞋或胶鞋等。上装着青布作底,绸缎作心且绣上各色图案的花围腰。用绸缎制作并镶有栏杆的围腰带,打活结,使其垂吊于背后腰带处;手上戴有骨玉,银手镯;青年人还佩戴银扣、银蝴蝶和各种银花。
布依族服饰是聪明智慧的布依人在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田土肥沃、诗情画意的南盘江和北盘江两岸,用自种的棉花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自绣的各色土布制作的民族服装样式。虽经历史磨砺,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蜡染及缝染、叠染、枫香染,蜡染多为青、蓝底白花,花色文静素雅,与身处的自然空间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达到人与自然的美妙和谐。缝染,更为古老,不用蜡水画图案,而是用扎染工艺,即凭技艺用手将布料缝捏缝制成所需花纹后再浸染,技艺要求高,花纹风格与蜡染各领风骚。
经三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与传承,布依族服饰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圈,它包涵了种、纺、织、染、绣、缝以及凝结了纺织文化背景中的民俗文化特征,构成了以纺和织为母体的布依布,蜡染、刺绣、挑花、镶缀、裁缝、服饰等系列纺织文化现象,是布依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之一。同时,布依族服饰质料款式结构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种形式的美,如色调的冷暖、色彩的淡雅、节奏的明快、韵律的流动、构图的疏密粗犷等等;同时也表达布依族人民的精神、观念、心理、情感、意志、审美等内容,布依族人正是通过其服饰给人质朴自然之美。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