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拥有十里荷塘,雄视云贵,享誉江南。
十里,作为一般的空间概念,在现在的时空观念里,已不算什么。但它与荷塘链接起来之后,便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那丰富的内涵,那洋溢的韵味,够你领略好些时日,乃至多年,乃至一辈子。
就说新荷吧,那并不张扬显得拘谨的姿态,其实就已经具有了撩人心扉的雅致。它所蕴藉的等待,它所潜藏的勃发,是那样地引人入胜。那鱼翔浅底的清明,那蜓驻荷尖的微颤,足以让人净虑消烦。而且它不是孤独的个体,是十里的群聚,是一望无垠的延伸,那是怎样的一种气势与韵致啊!
当荷叶满塘风起荷动的时候,那便是风韵的来临了。风是无影之手,荷叶被撩拨得左摇右摆也无法捉摸风之所在,只能你挤我搡地嬉闹着,簇拥着,把那田田的形态变换成接力的波痕,一下奔向远方,一下又从远处折了回来。这时的荷塘,失去的是矜持,拥有的是律动。人,便在这样的律动中与之感应,与之共舞。
其实,雨中的荷塘别是一番韵趣。小雨飘然,荷叶优雅地收集着,将那细小的雨滴,汇聚成晶莹剔透的珠玑,玩弄于鼓掌;大雨倾盆,荷叶则优雅地洒脱着,将那落于玉盘的大珠小珠,甩进荷盖下的兜里,补充着来日之需。与此同时,还有那时大时小的音响,那时快时慢的节奏,编织成不可或缺的韵律。你如果就在此时行于堤岸,立于柳旁,观于池畔,你敢不说你正在接受洗礼,享受陶醉吗?
读书人对于荷趣之好,恐怕更在意于月色渲染下的境界。朗月之下的荷塘,那是银灰色地幔覆盖着安详,宁静中潜运着沉思,天人在静谧中默契。如果在荷塘之上再笼一层薄雾,那更增了许多神秘,添了不少梦幻,生了无限遐思。真正品荷的人,会品荷的人,要的就是荷塘这种若即若离可即可离的意境,要的就是这种天籁中的思索、追求与融合。
当然,并不是一定要懂得许多的审美规则,要有多么深沉的人生体验,才能赏荷品荷的。只要有那么一种心态,一种意识,一种兴趣,一种并不确定的追求欲望,就可以来领略荷韵的。因为安龙荷塘之韵,远远不止这春天之韵、风生之韵、雨中之韵与月夜之韵,还有那依依杨柳,十里蛙声,金鱼戏水,鸟唱蜂鸣,它们伴荷而与荷难解,非荷而满是荷韵。更有那婷婷荷梗,层层荷叶,艳艳荷花,它们所展现的绰约风姿、天然丽质和清纯品性,它们所提供的审美观照、道德观照和人格观照,可以让每一个慕名而来的爱荷者不虚此行。如果还能驾一叶轻舟,穿行于荷叶与莲蓬之中,泼一掌清水,吼两句渔歌,摘几个莲子,那更是连童稚也能领略到的荷韵了。至于醉荷亭、荷心亭的徜徉驻足,流连忘返,无不是老少咸宜的荷韵熏陶。
领略安龙的荷韵,固然是不可多得的幸事乐事,但我还在意的是找寻安龙的荷魂。因为我想,如此丰饶的荷韵,应该有荷魂在。然而,荷魂为甚?荷魂在哪?是否就在那荷韵之中?现实的荷韵似乎并不那么直白地告诉我们荷魂之所在,只能从历史从本源去加以探究。历史从来就是现实生长的腐殖质,安龙荷韵之所以生、之所以盛,恐怕就因为它们深深植根于不曾湮没的历史碑歌之中。我觉得,正是招公堤之定力,半山亭之文才,书试院之风气,以及招国遴张之洞们所践行所昭示所弘扬的懿德善行、良操美性,积淀成厚实的人文底蕴,孕育了十里荷魂,滋润了千年灵气,使安龙得以山川毓秀,人杰地灵。我终于明白,安龙之荷是有灵魂在!安龙荷魂就是那爱民之心,安民之德,教民之智,立民之行,奋民之志,强民之本。千百年来,安龙正是有此荷魂,才成为真正的安龙之地,风水之境,人文之乡。
安龙的荷韵不可多得,安龙的荷魂弥足珍贵。安龙值得骄傲,也值得珍惜!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