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的重要文化地标

发布时间:2014-07-17 16:29:07

  抗战初期,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云南昆明后,必须经过当时的滇(云南)黔(贵州)公路才能运送到重庆和前线抗击外敌。因此,这条路可以说是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被誉为抗战后方运输“生命线”。

  位于贵州晴隆的“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是滇黔公路上的一个重要路段。作为抗战公路遗迹,是史迪威公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堪称“抗战历史的见证”。该路段始建于1935年,1936年竣工,全长4公里,由碎石铺就而成。1944年,美国援华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第二连,当时就进驻贵州省晴隆县沙子岭的滇黔公路与沙(子岭)八(渡)公路交叉口处的“美国车站”,帮助维护修筑滇黔公路。特别是对“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上的弯道、路面进行科学整改,用水泥加固挡土墙。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完成了维护整改任务,保证了每月15000吨援华物资运输的畅通。期间,它以其险峻奇特的构图,成为中美携手共建抗战“生命线”的生动图证。援华美军随军记者途经晴隆(1941年6月27日前称为安南)时,多次用相机“刻意”拍摄了不同时期的“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照片,并在国内外多家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

  2002年3月1日中午,一位长期研究滇西抗战史名叫戈叔亚的云南人,经过数次苦苦寻觅,到达晴隆县,戈叔亚“活生生地”看见了这个早已成为滇缅公路标志、闻名于世的“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它简直与60年前一模一样!”

  戈叔亚后来回忆,站在坡顶,要完全看到完整的“二十四道拐”,必须站到距离峭壁边缘不到30公分的地方,再往前就是万丈深渊。山高风大,脚下的石头仿佛在摇动。其时他感到当年拍摄那张老照片的美国记者,是非常值得后人尊敬的。

  “这结果来得太容易、太简单了!我苦苦寻找多少年,踏遍标准意义上的滇缅公路全程,访问了那么多‘可能’和‘或者’,结果却是如此出人意料!”喜悦的戈叔亚带着几分迷茫,对《中国人文地理》杂志的记者这样说道。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的重新“发现”,引起不小震动。当年,羊城晚报设计了一句话的通栏标题:《世界闻名的“二十四拐”原来在贵州》,眉题是:“研究二战史的专家戈叔亚对一张老照片的破译,改正了一个57年的谬误。”贵州都市报用了《云南史学家破译贵州“二十四拐”》的头条标题;云南信息报刊发了题为《历史尘埃撩开神秘面纱 滇缅公路“二十四拐”在贵州》的长篇报道等,国内多家媒体用不同形式的报纸、网络进行宣传。

  据林孔勋(原驻晴隆援华美军1880工兵营翻译官)老人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他应邀到美国和1880工兵营第二连的战友们聚会。大家一起回忆起当年修路时的情形都心有余悸,好在没有翻到那山沟里。”从那以后,林老常常收到美国朋友们寄来的纪念册和国外有关Burma Road(滇缅公路)的各种宣传报道。

  原重庆史迪威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重庆陪都史学会会长、历史学家、重庆飞虎队研究所所长牟之先教授,在1994年至2006年期间,曾经多次往返于重庆、云南、贵州,为的就是考察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并著有多篇论文和《史迪威公路》(2005年出版)一书。他认为:从他通过赴美国拜访一些专家、学者及史迪威将军后裔,并亲临晴隆实地考察调研,查阅大量中外史料,证明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就是宣传的“史迪威公路”历史照片上的盘山路段……

  1992年出版的《史迪威与中国》一书,收录了“二十四道拐”那张著名的老照片;1999年出版的《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一书同样收录了这张照片。因此,“二十四道拐”这段公路属于史迪威公路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而今“二十四道拐”,已经被公认为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志,还有一些史学家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遗址,称为“二战活化石”。

  一些专家认为:美国人更多地是从运输的法律概念来理解“史迪威公路”。既然在重庆的蒋介石宣布“中印公路”改名为“史迪威公路”,当然包括从印度的雷多经缅甸、中国云南、贵州到重庆的所有公路。

  “我曾经受邀去美国参加一个抗战纪念活动,当时大家想找一张照片代表滇缅公路,选来选去,还是选中了‘二十四道拐’。”“二十四道拐”已经成了滇缅抗战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

  2011年12月8日,戈叔亚应邀出席贵阳“太平洋战争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与60余位中美专家学者来到晴隆“二十四道拐”,重温和见证中美军民携手共同抗日、联合反法西斯战争的这段光辉历史。在晴隆,黔西南州授予戈叔亚先生“荣誉市民”称号。同行的史迪威将军外孙约翰•伊斯特布克上校说:“对我来说,‘二十四道拐’就是‘史迪威公路’的象征。”

  如今,“二十四道拐”已被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成为晴隆旅游文化的节点。

  2006年5月,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把“二十四道拐”界定为:“二十四道拐”的第一要务就是动用美国援华物资,以改善和加强战时陪都重庆的中国政府的抗日作战功能。(特约记者 陈亚林 整理)  

黔西南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