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黔西南厚重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14-07-17 16:25:26
    ——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拍摄侧记 文/图 特约记者 陈亚林

上图:运输军用物资的车辆行驶在“24道拐”盘山公路上。(剧照)

左图:“安南古城”拍摄现场之一

  刘小锋(右)扮演的上校特派员梅松与齐芳(左)扮演的警察局侦辑队长刘显兰。(剧照)

  日前,记者在晴隆县了解到,30集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预计6月底在晴隆县境内结束拍摄,该片作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献礼大片,将有力展示贵州人民的时代精神和贵州的形象。

  4月18日的开机仪式上,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永英说,《二十四道拐》是一部反映我州各族英雄儿女与世界人民并肩作战、顽强抗击日寇侵略的交响曲,他的拍摄必将对加快我州文化产业发展,为黔西南迈出贵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这部电视剧在我州拍摄,证明了黔西南厚重历史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预示着黔西南影视文化即将成为领跑贵州文化产业的一匹黑马,我州将借助多部黔西南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全国频频亮相的东风,着力打造影视文化基地,促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吸引更多人关注黔西南,了解黔西南,不断提升黔西南的美誉度、知名度。

  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首度将路桥与抗战的概念相结合,讲述了铁骨铮铮的中国军人为保护“24道拐”与盘江铁桥,外战日军内斗奸细的烽火情仇故事,讴歌了中国军民在极端艰难环境下的不屈抗战精神,用鲜血谱写了一曲中美盟军联合抗击法西斯的团结颂歌。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政府、贵州日报报业集团黔森影视工作室、向黔进公司联合出品,刘小锋、甘婷婷、海一天、齐芳、武强等联袂主演。

  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自3月17日正式在晴隆“安南古城”开机拍摄以来,现场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探班”参观。“原本是慕名来看闻名世界的‘24道拐’,不想今天赶上了《24道拐》的开机拍摄,大家都很高兴。”来自北京的一位游客这样说道,他们在古城里一边观赏,一边拍照,街道两旁的布景道具让他们感到十分兴奋。古城里的这些“破旧”的古木楼宇,让游客们仿佛回到曾经有着历史厚重感的山城古镇。投资商表示,要将晴隆“安南古城”打造成为西南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

  晴隆“24道拐”抗战公路,是一段影响了“二战”期间整个太平洋战争格局的著名历史路段。一批批援华物资经由“24道拐”盘山公路运抵抗日前线,使得整个中国国内的抗日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和中缅印战区的局面发生了重大转机。抗战胜利至今已69年,战争的硝烟已在中国上空消散殆尽,渐行渐远的历史使人们只能看见其背影。“拍摄《二十四道拐》是为了唤醒这段被人遗忘的记忆,用电视剧的形式将中华民族不惧艰险的精神传递发扬出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制片人庞敏说。

  2月18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张玉中第一次来到晴隆,他和摄影师汪洋在雪地中考察外景拍摄地时,从观景台前远眺“24道拐”,然后实地行走在盘山公路上。作为具有军人背景的张玉中,他拍摄《二十四道拐》比其他人更有感情,他决定将《二十四道拐》拍成一部向历史致敬、向英雄致敬的片子,作为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片。“利用那么短的时间修出这么一条道,到现在质量上还这么好,我觉得特别的牛,我们民族的东西就是厚重,不是大家说出来的,这个拐(指24道拐)就是一个代表,我感到非常兴奋,能有机会拍这个片子,能为中国的文化,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做一件事情,我觉得非常骄傲和自豪!”张玉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

  “这条路既是历史的一张名片,又是黔西南的一个名片,更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张大名片,我相信通过这样一个点去生发,因为有它的根基,它里面有一个国际化的背景,它虽然只是很小的几段公路,因为它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样一个强大的背景,《二十四道拐》是有国际味道的战争剧。我想好看一定是硬道理,只要好看我们一定会出好作品。”解放军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影视主管李洋大校说。

  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主要拍摄地在恢复重建后的“安南古城”,城中有“军警宪稽查处”、“战时伤兵救护站”、“莲城书社”、“警察局”、“梅家商铺”和“刘家商铺”等。经过两年多的恢复重建,安南古城影视基地已初具规模,加之普晴林场内的“马帮山寨”、“美军加油站”和北盘江“抗战桥”等外景地的搭建,填补了贵州没有影视拍摄基地的空白。

  “全国影视基地很多,浙江有横店、象山影视城,河北有涿州影视基地,北京的影视基地就更多了。但是咱们贵州一直以来都是影视剧大省,能够打造自己的影视基地当然更好。”在美工师彭广看来,“晴隆有着深厚的贵州元素,闻名于世的‘24道拐’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电视剧的拍摄也让全国更多的人知道了晴隆这个山城。明年《二十四道拐》上映后,人们将看到片中浓厚的贵州文化元素,将会有更多的人对晴隆乡土文化感兴趣。”

  自去年以来,“安南古城”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省内外游客到这里游览观光。逐级登上古城的青石台阶,眼前呈现的是规模“庞大”的晚清建筑群,林立的各类酒店、客栈和逐步升温的旅游态势,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历史的遗迹和古镇的沧桑。“安南古城”既是“24道拐”旅游景区的核心区,又是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的主要拍摄基地,将为晴隆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关链接:

  二十四道拐是史迪威公路上的经典路段,古代称鸦关。位于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晴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鸦关之雄险,名噪滇黔,被誉为“雄图锁钥关”。二十四道拐始建于1935年,次年竣工。二战时期,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经二十四道拐才能送到前线和当时的“陪都”重庆。它是一条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是赫赫有名的“亚洲战争图腾”。闻一多先生曾经为这里的魁星楼画速写,冼星海在这里举办过抗战歌曲演唱会,有日本飞机18次轰炸盘江桥的历史故事。故事便是围绕二十四道拐的保护与破坏,通畅与阻断展开。

  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只要讲述的是,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三省四川、贵州、云南唯一的公路——川黔线、黔滇线成了生命线。一时溃兵、难民、流亡学子和上前线的部队都往来于这条通道。时间,1938年底,贵州省安南县。安南大户梅家和刘家在场面上是三代世交,但因为各自的利益又成为世仇。为了收购溃兵的枪枝,相互明争喑斗,甚至大打出手。几个回合下来互有伤亡,势均力敌。围绕两个家族的明争暗斗,国共两党、日本人、美国人在二十四道拐这一咽喉之地展开殊死争杀……

黔西南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