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音乐之旅

发布时间:2014-08-12 13:44:50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四届年会参会专家黔西南考察侧记

文/图 本报记者 龙 波

  纳灰村民表演八音坐唱。

册亨布依群众向外籍专家敬酒。

  “在中国,要研究布依民间音乐,黔西南是首选之地。”

  7月19至20日,在贵阳参加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四届年会之后,国内外80余位从事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专家学者来到黔西南考察采风。听了部分布依族民间音乐之后,有学者如此告诉记者。

  之所以对黔西南有如此高的评价,不仅因为这里是全中国唯一的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更因为这一方百姓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对地方文化的自信与自豪让专家感动。

  美国“洋”专家 钟情“土”音乐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人类学系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苏独玉是考察组中唯一的外籍专家。由于长期从事民族音乐研究,她每年都会有大半时间花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苏独玉就一直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民族音乐的调查和搜集整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前一直在大西北,这是第一次来到南方。哎呀!我最喜欢的就是布依铜鼓了,那个声音特别神圣,像是从遥远的古代传过来;还有布依戏,有音乐、有念白,是很神奇的表演,跟其他地方的戏剧有很大不同。”

  让苏独玉感叹的还不止布依铜鼓和布依戏。7月20日下午,在册亨县布依文化广场,布依族同胞一口气上演了布依草龙、布依八音、布依勒优、布依小打、布依八仙古乐、布依情歌对唱等众多布依民间形式音乐,这让苏独玉的录音笔一刻未停,手中的相机也始终未得休息。在布依情歌表演环节,来自册亨县各乡镇的群众充分展示了布依情歌的者楼、下方、沿江等不同调式,这也让长期从事音乐研究的苏独玉激动不已。

  “她们唱情歌的时候好像都有不同的唱法,每一个村子的唱法、声部好像都不一样,这太有意思,太神奇了,我觉得值得更多地去关注和研究。”因为是第一次走进贵州西南的南盘江河谷,对苏独玉而言,这是一次寻找少数民族音乐的奇特旅途。“完全没有想到在这里还能听到这么多的布依族传统音乐,完全没有想到还保存得这么好,这真的让我很感动。”

  民间音乐老人 感动研究学者

  与其他学者关注点有所不同,江西师范大学中国传统音乐系副教授刘雯一下车就直奔布依群众手中的乐器而去。她手中拿着小录像机,在录下表演者吹奏乐曲的同时,还要仔细询问乐器的制作工序和吹奏技巧。

  “之所以这么详细,是因为我正在开展说唱音乐中的多声部专业研究课题,这个很少有人关注。八音坐唱里面的多声部就很神奇,比如月琴低八度演奏,牛腿骨琴高八度演奏,具体为什么有这样的组合,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在刘雯看来,八音坐唱很精彩,演奏过程中多种类乐器的配合都是她的研究对象,这是难得走近布依音乐的一次机会,是一次珍贵的音乐体验之旅。

  “还有那个勒尤,被叫做吹向情人的小喇叭,听说还分公的母的;还有竹筒琴、芒锣,老人们都会刻上不同的图腾图案,我把图片发到微信上,很多朋友都说很神奇。”

  刘雯还告诉记者,在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灰村,有一位老人很认真地介绍了乐器制作工序,正准备单独为她弹奏一段音乐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刘雯请老人赶紧躲雨,但老人知道她是远道而来,执意要表演完。“他们完全是在老一辈的熏陶中自学制作、自学演奏,很不容易,同时他们又对自己民族的东西很热爱,很自豪,这让我们从事研究的人很感动。”

  保护整理 卓有成效

  “这是一次珍贵的体验。”

  “没想到这里还能听到这么多保存完好的民族音乐,真让人感动。”

  “布依族的音乐太接近自然了,这真是一次独特的音乐之旅。”

  专家们的评论真切而直接,短短两天时间,黔西南以布依音乐为窗口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实际上,专家们的肯定,还得益于近些年我州文化主管部门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截至目前,我州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2项60处,其中,在被认定的八音坐唱、勒尤、高台舞狮、查白歌节、布依戏、铜鼓十二调、古法造纸、三月三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布依音乐类项目就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这边条件还是艰苦啊,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我想正是因为有基层文化工作者作出的巨大努力,我们今天才能看到和听到这些优美的音乐,他们才真正值得敬佩。”在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陈铭道看来,要做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前辈学者和当下文化主管部门继续倾力付出。

黔西南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