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服饰“飞”出山旮旯——安龙县钱相乡冗达村返乡青年韦华琴创业记

发布时间:2014-08-12 13:16:34

  王 云

  “我们要让布依族服饰‘飞’出山旮旯,走向世界!”盛夏时节,笔者驱车来到地处深石山区的安龙县钱相乡冗达村平寨组踏访,正在“安龙修英民族特色服饰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指导10多名妇女缝制服装的返乡青年韦华琴,充满自信地向笔者透露她的“民族服饰梦”。

  今年24岁的韦华琴是这家合作社的理事长。4年前,她从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中专毕业后,南下广东东莞塘厦志成电子厂打工,虽然一年有6万多元的收入,但是经常熬夜加班,导致身体支撑不住,打工的第二年6月她便辞工返乡了。

  韦华琴回家几个月后,经熟人介绍到本县笃山乡歪纳村小学担任代课教师,月薪800元。她课余喜欢以看电视来打发夜晚时间,央视七套《致富经》节目里的一个个创业致富典型,激起了她心中自主创业的涟漪。有一次,韦华琴到贞丰县城走亲戚,偶然被一家生意“火得不得了”的民族服装店所吸引,店内那做工精致、古朴典雅的布依族服饰,一下子激发了她萌生做民族服装加工的强烈念头。

  韦华琴从贞丰回家后,把自己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店的想法告诉母亲,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她正一筹莫展时,却“意外”得到村支书娄俊的大力支持。2012年10月,韦华琴在娄支书的帮助下顺利地办理了贷款手续,跟亲戚、朋友东拉西凑筹集资金17.3万元,在村里修建了占地210平方米的简易厂房,购置了2台绣花机、8台电脑以及8台电动缝纫机等设备,聘请16名技术人员,并与同村的韦修英携手成立了“安龙修英民族特色服饰农民专业合作社”,由韦华琴任理事长,韦修英任执行监事,由此开始了她的民族服饰创业逐梦之旅。

  虽然韦华琴和韦修英对民族服饰的选料、配色、花纹制作等都很熟悉,但要想让自己的产品得到州外、省外的认可,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吸取别人的经验和借鉴他人的制作工艺,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韦华琴跑遍了黔西南州内各县(市)的民族服装店,还曾多次到贵阳、六盘水等地参观。只要一听到哪儿的民族服饰更加有特色,韦华琴都会欣然前往“取经”。2013年初,韦华琴把合作社的事务交给韦修英打理,揣上6000元只身前往云南大理的一家少数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封闭式”学习了三个月。2013年4月学成回来后,韦华琴和韦修英对本民族的服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良,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我们从外地买来纱、线发给乡亲纺织,按每方(约为0.144平方米)2.5元的价格全部收回,根据订单加工制作成生产生活穿的便装、民族舞蹈服装、酒店形象装、腰鼓舞服装、布依山歌队服装等。”韦华琴说,合作社目前每月可加工生产不同款式的民族服饰100套左右,销往本县及布依族聚居的贞丰、册亨等地。 

  今年6月中旬,合作社与浙江省台州市一家民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签订了3年的供销合同,每套定价340元,每月供应100套演员演出服装,而且对方答应“有多少要多少”。

  “现在我们一年只能生产加工1100套左右,我们正争取更多的乡亲加入合作社,把加工生产民族服饰的规模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乡亲实现小康梦!”谈到今后的发展,韦华琴信心十足地说。

黔西南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