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地方特色 打造旅游精品

发布时间:2014-11-21 16:22:45

——兴义泥凼依山就势建设山地示范小城镇
文/图 特约记者 高 雪

 

  泥凼小城镇一角。

  以兴义为圆心,两小时为半径画一个圆,在半径之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万峰林腹地深处,一座独具特色的小城镇——泥凼正悄然崛起。

  泥凼镇地处兴义市南部,距城区40公里,既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的故乡,又是省级风景区泥凼石林核心景区所在地,还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万峰湖湖畔乡镇之一。境内地貌奇特,地势北高南低。在泥凼镇所辖区域,石山与土山相连,丘陵与缓坡并存,自然与人文交织,湖水与山峰交融,历史与未来交响。在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泥凼镇党委政府是如何建设小城镇,又是怎样让小城镇彰显其魅力的呢?

  依山就势建新城

  时间回到2013年12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特色镇发展论坛暨美丽中国特色镇主题行”活动中,泥凼镇荣获中国特色镇发展创新优秀案例奖。该镇党委书记赵良忠在活动现场登台作了交流发言,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泥凼经验”,受到参会人员一致好评,并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到泥凼参观考察学习者络绎不绝。为什么会取得这样好的成效?为何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让我们走进泥凼镇,用我们的眼晴和镜头见证泥凼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绩。

  离泥凼集镇约1公里处,远远的便看到结实而古朴的石牌坊拱门立于公路之上。据当地人介绍,这是取用当地石材,没加任何修饰原汁原味的石牌坊,彰显的是大山深处泥凼人民的质朴情怀。再驱车向前,一座仿佛城堡般的泥凼石城便呈现在人们眼前。熟悉泥凼的人,都知道要看泥凼镇全貌,要跑到对面山上才能看得清楚。于是,我们的车便开过泥凼街上,驶到对面的土山公路上,回首泥凼集镇全景时,只见房屋高低错落,鳞次栉比,杂而不乱。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完美地利用了泥凼的山地特色,所有的建筑用地全是低丘缓坡地带,没有占用一分良田好土,其建筑样式别具一格。

  赵良忠介绍,泥凼镇的小城镇建设,并非脑袋发热或是复制他人的建设经验,而是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即走出兴义、走出贵州,到外地考察参观学习,同时又请资深专家到泥凼指导,再结合泥凼镇木材、石材优势突出的实际而精心设计建造的。建设主旨,主要是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改变许多地方在城镇建设上向坝子方向发展,占用良田好土的陈规思路,将发展方向调整到丘陵缓坡地带,依山就势,节约土地,并根据泥凼水源与山峰相融,以及名人故里,人文景观独特等优势;发展休闲度假功能齐全,建筑格局错落有致的特色小城镇。

  用足资源显魅力

  “泥凼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石材与木材。”这是当地群众向客人们介绍泥凼的出产与风土人情时说的一句玩笑话。然而,泥凼镇党委政府就是充分利用了在外人看来仿佛是一句笑谈的资源,将小城镇建设得风生水起,一跃而成全省“五个100工程”建设中的典范。

  泥凼镇以黔滇桂交界的区域优势为基础、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为保障,大胆探索山区城镇化建设路子,有序推进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将未利用地开发为小城镇建设用地,着力抓好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竭力打造“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的旅游景观型特色名镇。走进泥凼镇,满街都是利用当地石材砌成的房屋,石板铺成的街道,石头垒成的坚固保坎。石材与木材相融相存,粗壮的木柱下面有着更牢固和防潮的石柱础,构造古色古香,每一栋房屋都透着独具特色的魅力。

  泥镇集镇区现有人口5000多人,集镇区面积0.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18%。全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上天赐予的资源优势,着力抓好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城镇面积1平方公里,集镇区人口1万人,竭力打造旅游景观型特色旅游名镇。

  为达到高品质设计要求,镇党委政府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泥凼镇总体规划》、《泥凼镇小城镇控制性规划》、《泥凼镇特色民居改造创意设计方案》、《泥凼镇农产品交易中心设计方案》、《泥凼镇过境公路主干道建设设计方案》、《泥凼镇群众文化体育广场设计方案》、《泥凼镇中心街改造设计方案》等规划设计。在小城镇及村庄规划上,把握好地方特色民族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和配套设施现代化三个要点,特别注重地方特色。无论是民居改造,还是农贸市场、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设施和生态系统建设,在设计上都把泥凼的石材、木材、民族文化等本土元素充分体现出来,展示泥凼特色。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小城镇建设投资累计完成上亿元。主要实施了“8+2”工程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完善了一个城镇路网:新修环镇公路主干道1条,城镇支路5条,拓宽城镇道路5公里近8万平方米。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特色民居一条街工程:集中改造石板街民居200多栋。投资3500万元,实施一项安居工程建设:在小城镇新安置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户128户,新增城镇人囗600余人。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一个标准卫生院建设:新建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卫生院综合楼。投资近200万元,新建一个敬老院:在环境优美的泥凼社区新修了可容纳40张床位的敬老院,现已有34位孤寡老人入住敬老院。投资1000万元,新建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投资300万元,修建一个民族文化体育广场;投资200多万元,完善一个社区服务中心;投资800多万元,新修一个中心小学及中心幼儿园;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一个污水处理站。

  同时,在集镇区实施亮化、绿化工程,在镇区安装太阳能观光路灯200余盏,种植景观行道树1000余株。

  多措并举树典范

  要建设特色小城镇,就必然涉及到资金,钱从哪里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内容多、需要投入资金量较大。面对小城镇建设没有专门的补助经费这一实际问题,泥凼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共同开发的原则,从三方面解决资金问题:一是招商引资。该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灵活运用好全省“5个100工程”各项优惠政策,下大力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在建设中,始终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2013年,小城镇开发项目招商引资签约资金1.1亿元,到位资金5000多万元。二是整合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变,投向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积极向发改、财政、交通、水利、住建、移民等部门申报项目,争取项目后捆绑使用。2013年共争取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整合项目捆绑用于小城镇设施建设的资金有2000多万元。三是争取上级政府扶持。泥凼镇始终把握住“特色”这条主线,真抓实干,以扎实的作风赢得了上级政府的关心支持,2013年,州政府、市政府共同解决泥凼镇小城镇建设资金1000万元。

  泥凼在发展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外界大力宣传,建设中突出景观特色,积极打造西部喀斯特精华之旅。

  泥凼镇党委政府将坚持“大旅游”、“大文化”观念,依托何应钦先生故居和泥凼石林等一大批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景观小城镇建设。着力打造三条特色街:首先是打造明清文化一条街;其次是打造抗战文化一条街;三是打造民俗风情饮食文化一条街。当您来到泥凼,特色风情街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地方特产展现市场的繁荣,一栋栋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特色民居,展示着人们生活的安康,风味独特的泥凼美食,让您品味着多彩的民族文化生活,功能完善的便民社区为人们提供全面、便捷、优质的服务,优良的教学环境,优越的医疗条件,丰富的民族文化生活,在这里处处感受到特色、精致、美丽、和谐、怡人、温馨。

  明天的泥凼,一条条宽敞明亮的道路,一行行绿荫葱葱的行道树,一栋栋拨地而起的楼房,一个个设施完善的休闲广场,犹如雨后春笋冒出来,世世代代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山里人,也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休闲娱乐、经商赚钱样样行。

  明天的泥凼,规划科学、条块分明,街道宽敞、路灯明亮,居住舒适,功能齐全,到处吐露着城市的气息,展示着亿年石城的蜕变。人间万事出艰辛,历尽天华成此景。

  泥凼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构筑着天蓝、地绿、水清、物丰、人和的理想家园,用满腔激情描绘着这座“亿年石城”的独特魅力!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