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走来的黔西南古人类

发布时间:2014-11-21 16:22:25

  倪咏怀

  黔西南的远古时代,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荒凉不毛、渺无人烟,历史上溯到夜郎就嘎然而止;黔西南的人类活动,亦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天书无字、一片空白,文化截止秦汉才开始积淀。自1974年以来,兴义猫猫洞、安龙观音洞、普安青山18处史前遗址等的不断发现,达数十处之多,已成为贵州古人类和史前文化最丰富的地区。

  若干年田野考古的诸多发现,有力地证明早在5至1万年前,古人类开始用石材打制工具的石器时代,牂牁江(今北盘江)畔早已兴盛繁荣,热闹非凡。一群如猿似人的黔西南古人类,开创着黔西南绚丽多彩的史前文化。

  兴义猫猫洞遗址,位于兴义城东北25千米处的顶效镇猫猫山,山形如猫伏地而踞,“头颅”部两洞并排如眼,故名。其地质地貌属于高原丘陵半山区,岩性由三叠纪灰岩、泥质岩、侏罗纪砂岩等组成,形成众多溶蚀盆地,盆地间常有明河暗流,石灰岩山间形成洞穴,顶效河环流山脚,是古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1974年发现,1975年发掘。其被认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生活着旧石器时代晚期兴义人。

  安龙观音洞古遗址,位于龙广镇平广寨龙广槽谷内,沿涡轮构造体系东南弧形断裂带发育而成,地势较为开阔,岩溶地貌呈现出石骨嶙峋、孤峰林立,溶蚀丘陵此起彼伏,溶洞、漏斗随处可见,山体岩石被风化土质遮掩部分,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绿色乔木疏林和灌木丛林,与裸露的灰白色岩石交相辉映。洞东、南、北三面皆良田大坝,雨季洼地积水将大坝淹没成鱼虾肥美的“海子”,为古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1985年发现,1986年试掘,1990年至1991年正式发掘,其被认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过渡到磨制石器和开始生产陶器的新石器时代初期遗址,生活着新石器时代初期安龙人。

  普安18处史前遗址,位于城南青山坝子境内(含新店乡、雪浦乡、罗汉乡、青山镇、楼下镇约1000平方千米辖区),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北盘江畔,纬度偏低,海拔较高,气侯温和无严寒酷暑;众多石灰岩孤峰耸立,山间盆地、槽谷、溶洞、岩厦到处分布;乔木疏林和灌木丛林里,巨貘、鬣狗、豪猪、猕猴众多,板粟、毛桃、山楂、刺梨丰富;平旷开阔的大小洼地里,流淌着德依河、下节河、绿河等众多河流,极利于古人类谋取生活资料。2009年至2010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发现,经省博物馆考古队核实,认定旧石器时代遗址有青山镇下节河海马庄动物化石点、新店乡波氽村坪田洞遗址、新店乡麻窝寨大白洞遗址、雪浦乡哈马村癞子洞遗址、青山镇下节河村大洞遗址、青山镇下节河村大白洞遗址、青山镇下节河村扁扁洞遗址、青山镇歹苏村屯脚洞遗址、雪浦乡哈马村牛鼻洞岩厦遗址、雪浦乡洞口村庙洞遗址等11处,认定新石器时代遗址有雪浦乡哈马村德依屯脚洞穴遗址、青山镇下节河村打铁洞遗址、雪浦乡洞口村下桃子湾大洞遗址、地瓜镇罗汉乡新店乡三乡镇交界处下厂河台地遗址、青山镇黄家坝村尖密穿洞遗址、雪浦乡哈马村德依高洞遗址、青山镇黄家坝村双巴洞遗址7处(在7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发现秦汉时期未上釉夹砂绳纹陶片、方格纹陶片等夜郎文化遗物,亦为夜郎遗址,实系新石器时代过渡到秦汉夜郎时代的双重遗址,在黔西南州乃至贵州省绝无仅有,极为罕见),生活着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普安人。

  从远古走来的黔西南古人类,生活在5万至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初期,其体质特征除了某些微小的原始性状外,很接近1万年以来的现代人。他们脑颅较高较圆,脑容量大(为900-1300立方厘米),眉嵴中等至缺如,不成连续的条形骨嵴,颅骨最宽处较高,面部扁平,下额明显,已学会钻木取火,制造磨光的石、骨器工具和武器,建造人工住所,会雕像和壁画,人类发展史上称其为“新智人”或“新人”。

  黔西南古人类身材高大,皮肤棕黄,黑发直立,赤膊跣足,腰系用骨针缝制的兽裙,胸挂螺壳、贝壳、兽牙吊坠装饰,手持骨矛、标枪,腰跨石斧、石刀,成群结队,狩捕凶猛的中华犀,猎剿残暴的剑齿熊;女人袒胸露腿,在洞穴台地石器工场,沐浴着温馨的阳光,用石片、兽骨、兽角打磨生产各式各样的工具和武器;孩童去山脚的河流里捕鱼捞虾,恣意嘻戏打闹。日头渐渐偏西,勇士们扛抬着猎物凯旋,女人们升起篝火,灸烤得美味四溢,吃饱喝足,男女不分辈份不分彼此相拥而眠……太阳升起的时候,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周而复始,一天天一年年,创造着黔西南不同凡响的史前文化。

  兴义猫猫洞,出土人类化石7件、哺乳动物化石9种、各式各样石器工具4000件、骨鱼器14件和丰富的用火遗迹。所制石器产品,以先进的锐棱砸击法为主、锤击法为辅加工,存在一些盆形疤痕。其中两面疤痕对称的标本,在我国旧石器考古中绝无仅有。在一个遗址中出土骨器6件,角器8件,尚属第一次,比以往全国发现的同类工具总数还多,丰富了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骨角器文化和增进对骨角器类型、用途和加工技术的了解。骨角器中之骨锥,为三棱形骨片粗琢后刮削、磨砺成尖刀,刃部光洁而扁锐,精致程度前所未见;骨铲,用鹿角一端磨成斜面,然后磨平、磨锐成45度角的铲刀,类似于进餐时时髦的餐刀,在国内亦首次发现。《中国古人类画集》(1980年)将人骨化石定名为“兴义人”,评价说:“在一个遗址内出土古人类化石之多,石器材料之丰富、骨器数量之大,在华南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是首屈一指的,在全国亦十分突出。它的文化面貌在全国是罕见的。”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1987年)、《中国远古人类》(1989年)著述。猫猫洞文化遗物地域特点鲜明,文化内涵丰富,代表华南一种新的区域性文化,故被命名为“猫猫洞文化”。

  安龙观音洞,出土石器、骨器、陶片和人类遗骸5万余件,文化遗物之丰富、类别之齐全在国内古人类遗址中实属罕见。特别是其中的一支“骨鸟”制品,很难将其归入劳动工具之类,作为原始艺术品较为合适,在贵州史前文化中首次发现,为探讨原始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依据。其中的10余片红、褐、灰、黑色陶片虽细小破碎,却是古人类的一个伟大发明,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整体文化性质而言,“安龙人”在继承和利用零台面石片并施以反向加工技术为主的基础上,与其它技术共存,并由此产生磨制技术和制陶工业,证明是本地本土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新的文化面貌的一种文化,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意义,填补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寥若晨星的历史空白,成为我国旧石器文化过渡或渐进新石器文化提供了一批价值不菲的实物资料和地层依据。

  普安青山坝子在拥有11处夜郎遗址基础上,又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7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兼而有之,且数量众多,实属全国罕见的神奇之地。令考古考家欣喜万分的还是7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发现未上釉夹砂绳纹、方格纹陶片等秦汉时期的夜郎文化遗物,为新石器时代过渡延续到夜郎时代叠压关系的双重遗址。除兼有兴义猫猫洞旧石器时代文化意义、安龙观音洞新石器时代文化意义外,非比寻常的是为探索新、旧石器时代向秦汉夜郎时代过渡渐进提供了迄今为止绝无仅有的实物资料和地层资料,夜郎国如何形成?夜郎濮人从何而来?夜郎文化如何缘起?诸多历史谜团,不再无迹可寻。还能为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提供极有价值的科研资料。无怪乎考古专家说:普安青山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时光在遗址里浓缩,空间在发掘中拓展。夜郎故地小小的青山坝子,就发现了18处古夜郎遗址和18处史前遗址(有7处为双重遗址),发现遗址的众多孤峰独岭弯来拐去,竟圈画出一幅天然山水太极八卦图,有些神秘莫测;而远古的豚水(北盘江)孕育出的黔西南文明,不知还蕴藏着多少奥秘,期待探索,期待发现。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