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贵州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图文)

发布时间:2015-03-26 10:18:13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在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韵味无穷的贵州高原风情画。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恰如盛开在“天然公园”中的奇花,发出诱人的芬芳,使之成为独具特色、不可替代 的宝贵的旅游资源。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规模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古王节”等。“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怀念祖先、纪念英雄的日子。这一天,他们载歌载舞,以表示对祖先、英雄的景仰和凭吊。贵阳、惠水、龙里等地都是欢度“四月八”的场所。而布依族传说中的“四月八”则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这一 天定为“牛王节”。荔波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在这一天做黑糯米饭敬“牛王”,让牛休息一天;罗甸、册亨、安龙、贞丰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则还用枫树叶泡水给牛洗澡。布依族“六月六” 歌节,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约定的地点,白天在歌场上对唱,晚上还到布依村寨里继续对唱,用这种方式表达彼此爱慕之情。“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有的在农历六月初六前后过节,有的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过节。节日期间,彝族群众身穿盛装,高举火把,到田间驱除害虫。同时还燃篝火、开晚会,举行赛歌、摔跤、斗牛、敬酒等活动。端节是水族盛行的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期间的 “亥日”,便是过“端”的日子。不同地区轮流过不同亥日的端节。节日那天,四乡八寨的亲友都到过“端”的寨子去做客饮酒,欢庆丰收。端节的白天,水族群众还要聚集在端坡 上举行赛马、击铜鼓、吹芦笙等活动。瑶族盘古王节又称达努节、祖娘节、瑶年,是瑶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瑶族群众为纪念创造天地万物的祖先大神弥洛陀,要杀猪,做糯米饭,全家欢聚,亲友寨邻互访做客,吹芦笙、跳舞、唱歌,以示庆贺。

    ——纯朴热情的民族礼俗。贵州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交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礼俗,表 现了他们热情好客、团结和睦、理智文明的美德。

    苗族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有稀客、贵客来到苗寨,往往是主人家请客喝酒吃饭以后,主人家的兄弟、房族、友邻甚至全寨的人家都会接着来请,真可谓“一家客人全寨亲”。苗家请客大都有鸡、鸭、鱼、肉和木耳、香菇、豆腐、豆芽,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腌鱼、盐酸菜、香肠、血豆腐等菜肴。不仅要敬酒劝酒,还要唱古歌、飞歌助兴。

    布依族群众请客除有黑糯米饭和丰盛的菜肴外,特别喜欢用猪肉待客,他们认为,猪肉预示 来年的好收成,用猪肉敬客人,是祝贺客人的猪养得大,收成好。

    侗族,特别是玉屏朝阳、大湾一带侗家人宴请亲朋好友或贵客时,都要拿出自酿的陈 年醇和米酒。并邀请本村寨德高望重的人来作陪,十分热闹。侗家人讲究的是“酒满敬人,饭满侮人”。所以,斟酒必须斟满。敬酒劝酒的声音越宏亮,表明气氛越热烈,宾主越友好。喝酒时,还往往以友情、丰收、祝颂为题对唱酒歌。散席之前,男女主人还要给大家斟一杯 “团圆酒”,互致敬意,一饮而尽。

    水族群众请客时,喝酒重于吃肉,吸烟重于喝茶,以糯米饭为贵。酒宴上,鸡头、鸭头 、猪头视为尊贵。一般客人待之以酒肉与豆腐,上客要杀鸡宰鸭,上上客则要宰杀小猪,宰 杀小猪是款待客人的最高礼节。

    贵州的少数民族男女青年择偶、婚嫁都有不同的习俗,苗族的“游方”和“跳场”、瑶族的 “凿壁谈婚”和“埋蛋择婿”、布依族的“丢花包”等,都各有特点,饶有风趣。仡佬族的婚俗十分古朴淳厚,迎娶都很简朴,迎亲不用车轿,更不必猪羊彩礼,新娘自撑一伞,接亲和送亲者步行送往夫家。新娘到夫家不拜天地不拜堂,由迎亲者直接引入洞房。此时,男方家就在洞房外,由长辈亲人轮番向送亲者敬酒。敬酒毕,仪式即告结束。当晚,寨邻们特别是青年男女,都会约友聚集到新房唱歌跳舞,表演文娱节目,以示祝贺。

     ——狂放热烈的民族歌舞。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苗族群众,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他们既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低回委婉、优美抒情的“游方歌”,更有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苗族的芦笙舞、木鼓舞、踩鼓舞,动作潇洒,风格纯朴,感情细腻,舞姿活泼。黎平、从江、榕江一带的侗族,年幼的学歌,年轻的唱歌,年老的教歌,世代相传。侗歌大都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因词选调,歌与词水乳交融,既有独唱,也有合唱。侗族“大歌”一领众和,高、低声部合唱,歌声宏亮,反映出侗族人民坚强、豪迈的性格。侗族的芦笙舞,多由舞者边吹边舞,有独舞,也有集体舞,参加人数不限,风格淳朴健康,生活气息浓郁。黔南、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且注意押韵,有“无歌不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歌词多为5字或7字一句, 4句或6句成一首,唱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三都一带的水族亦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常以“摆起白来成山丘,唱起歌来似水流”来赞誉自己的民族。水族的民歌又称水歌,内容十分丰富,可分为古歌、生产歌、风物歌、风俗歌、苦歌、酒歌、情歌、丧葬歌、婚嫁歌、迁徙歌等。水族的铜鼓舞、斗牛舞、狮子舞、龙舞等亦颇有特色。黔东北一带的土家族也喜爱唱歌,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劳动歌、祝福歌等。土家族还广为流行摆手舞,这是一种集体舞,老幼不分,男女共欢,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规模不同,内容大同小异。总之,贵州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风格的歌舞,它们是中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 奇葩。

     ——粗犷淳朴的民族体育。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与民族风俗习惯紧密相联,与各民族古 老 的历史、生产、生活环境相关,多为欢庆民族节日的活动内容,粗犷、淳朴,充满着强烈的 生活情趣,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武术是苗族群众最喜欢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逢年过节,苗族男女青年常举行隆重的武术表演,表演时多有芦笙助兴。苗族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古朴,风格独特,并有很多流派,安顺、镇宁等地的苗族花拳,其套路较多,它是根据跳芦笙、跳花舞步、斗牛等动作揉合而 成的,其中的舞蹈动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抢花炮”是贵州、湖南、广西侗族群众广泛开展的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平、从江等县的侗族选手,便会穿上节日的盛装,乘船沿都柳江南下,到毗邻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富禄参加花会,“抢花炮”是花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花炮分为头炮、二炮、三炮。据侗族老人传说,抢得头炮象征“吉祥如意”,抢得二炮象征“风调雨顺”,抢得三炮象征“五谷丰登”。“抢花炮”具有强烈的对抗性,攻防转换快,既要有个人突破,又要有整体的配合。这项活动已引起国内外体育界人士的关注,被誉为 “东方的橄榄球”。

    摔跤,又称“抱腰”,是苗、侗、彝族群众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有用带子(或草绳)缠 于对方腰部的,也有不用带子的,但都是用腰摔,先倒地者为负。苗族、彝族的摔跤,逢节 日便可进行。侗族则有专门的摔跤节,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五日和三月十五日。

    龙舟竞赛是苗族、土家族等群众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在清水江的台江施洞、施秉平寨一带,来自凯里、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镇远、三穗等地的、以 苗族为主体的数万名各族群众,要在这里欢度龙舟节。当天,各寨的龙舟都要汇集到平寨比赛。三声号炮响过,龙舟开始竞赛,两岸观众齐声呐喊,锣鼓声震荡云霄,鞭炮声此起彼伏, 十分热闹。土家族在农历五月初五过龙舟节,所进行的龙舟竞赛也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至少有上百种,不仅款式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巧,而且内涵深邃广博,堪称“无字史书”。它们是各个民族审美观念的体现,凝结着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聪明才智。不仅各个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服饰,而且同一民族中也因支系不同而在衣装穿戴上有一定的差异。例如黔南自治州境内的苗族妇女所穿的裙子,就有长裙、短裙、素裙、花裙、青裙、白裙、简裙和百褶裙等。男装一般都比较简单,而女装则多种多样。女装一般又有便装和盛装之分,便装比较简单,没有花饰或花饰很少,是平时穿用的。盛装花饰很多,非常精美,特别富于传统的民族色彩,鲜艳多姿,只有在新婚、节日 集会、走亲访友时才穿。少数民族妇女特别是苗族妇女盛装的制作很费功夫,一般是先分块挑、绣,然后再连缀成套,或是将已作好的各种图案部件分别贴在各个部位。服装一般都比较宽大、厚实,喜欢几层重叠,以显示创作者的挑、绣才能。一套衣裙的制作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特别是挑花、绣花盛装,全套配齐往往要七八年。一个女孩从小到出嫁也不过有一两套盛装,有的还要留给下一代女孩子继续穿。贵州少数民族服饰中,造型优美、最具特色、最具代表的,主要有以刺绣编织为主的黔东南台江地区的苗族服装、以轻便、单薄为特色的黎平、从江、榕江地区的侗族服装;以蜡染编织为主的镇宁扁担山区和以挑花为主的贵阳花溪一带的布依族服饰等。其他如威宁苗族的毛织服装,以深色编织为主的黔西南的布 依族服装,也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服饰工艺。

黔西南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