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4名火炬手徒步二十四道拐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这一夜,二十四道拐照亮世界

发布时间:2015-09-06 15:55:16

2974名群众手举火炬徒步二十四道拐,成功申报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本报记者 邢贵龙 摄

   本报讯 高举爱国火炬,弘扬抗战精神。9月4日晚,我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之千人火炬徒步二十四道拐活动在晴隆举行。

   70个来自社会各界的方队,代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2974名群众,代表8年抗战的天数。这一夜,他们用脚步丈量二十四道拐,用火炬照亮了这道改写中国抗日战争进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的“生命大通道”;同样,这一夜,二十四道拐照亮世界。

   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贺登祥,州政协主席龙刚,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统战部部长罗春红,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许风伦,州委常委、兴义军分区司令员刘黔生,兴义军分区政委朱少军,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琼,州政府副州长黄曼,州政协副主席廖星、黄健勇、唐正禧等,与群众一道手举火炬徒步二十四道拐。

    晚上8时,贺登祥宣布活动启幕。2974名火炬手同时点燃火炬,火光照亮二十四道拐,映红每一张情绪激动昂扬的脸庞。“晴隆,晴隆,抗战光荣!”行走途中,火炬手们不断振臂高呼,口号声响彻晴隆山间,唤起人们对抗战历史的缅怀,对抗日英雄及先辈的追忆,表达了全州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定信念,传承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心愿。

  走在第一方阵的曹松坤是河北人,来晴隆工作定居正好8年,也是2900多个日夜。“平常周末几个同事会一起来这里走走,今天跟这么多人再次重走二十四道拐,意义特别不一样。这是抗日战争的“生命线”,尤其是看了3日的阅兵仪式之后,感觉重走“生命线”,就是要告诉大家,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太难得,很兴奋!”走在队伍中带领大家高声呐喊的曾涛是晴隆县委党校的年轻职工。他说:“二十四道拐是最好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样的徒步活动也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会让我们更加团结,更加努力。”

  再次走在二十四道拐这条“历史的弯道上”,出生在晴隆、工作在晴隆的张柱华比平时、也比身边的年轻人更加激动。“二十四道拐需要被世人知道,因为它与全民族的抗战史紧密相连。今天走在这条路上,深深感到作为一个晴隆人的骄傲。纪念是为了铭记历史面向未来,二十四道拐就是晴隆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

  抗战老兵姚秋建在最后一个弯道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以一个老兵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跟大家讲心里话,弱国没有尊严,落后就要挨打。一定要铭记昨天,珍惜今天,奋斗明天。”

  晴隆二十四道拐,因其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二战中的特殊历史地位,被誉为“抗战生命线”和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后,须经包含二十四道拐在内的黔滇线才能送抵重庆和抗日前线,二十四道拐因此成为中缅印战区的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二十四道拐公路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中共贵州省委列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80个抗战设施、遗址之一。

  4日晚,火炬手徒步二十四道拐活动,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理事会理事杨玉婷现场为晴隆二十四道拐颁证。

  (本报记者 龙 波)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