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胜坤
①
②
③
④
①年轻时的郑兆桐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公安军学校毕业证书
③黔西南州国税局给郑兆桐老人送慰问金
④抗战六十周年纪念章
郑兆桐是江苏沭阳人,从晴隆县税务局离休后,回到上海市奉贤区生活,住的是单位给他购买的安置房,在上海那寸土寸金的地方,已经是“奢侈”的待遇了。
身姿依然挺拔,耄耋之年的郑兆桐看不出一丝疲态。于是,一段尘封的记忆慢慢地浮现在脑海,他打开了话匣子。
受黔西南州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管振江的委托,该局副局长易军代表州国税局、晴隆县国税局分别给郑兆桐送去5000元慰问金,老人的幸福安详写在脸上,入坐小屋后,他的讲述把我们带到了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回忆起抗日战争的情景,恬静的老人不时还显得有些激动。
也许是年代太久远了,经过沧桑岁月的不断漂洗,对于往事,郑兆桐的记忆有些模糊,尤其是一些细节,他更是想不起来了。他说,他很少提起过去,也很少有人耐心地听他讲述那些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他只能记起一些特别重要的事。
沭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沭阳作为淮海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有很多家庭甚至是兄弟上阵保家卫国的,郑兆桐家两个哥哥就是其中的典型。日寇占领沭阳后,烧、杀、淫、掠的野蛮暴行给当时年幼的郑兆桐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和仇恨,至今郑兆桐仍然记忆犹新。峥嵘岁月,老人眼神中依然流露出军人那份特有的坚定。
“我恨日本鬼子,恨日本的凶狠残暴,是那些鬼子杀了我的两个亲哥哥。”郑兆桐说。
郑兆桐家小时候十分贫穷,在他8岁左右时,他的父亲没钱治疗因病去世了,2年不到的时间,他母亲也因为疾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离开人世。家里7个兄弟姐妹,4个兄弟中,他是最小的,而他的大哥郑兆枝和三哥郑兆科,很早就去参加了地方武装,投身于抗日战争,并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因为家里穷得叮当响,郑兆桐只读过两年书。
“小时候,哥哥们经常给我讲他们抗战的事情,日本人如何扫荡村子、凌辱妇女和残害孩子,而他们又是如何反击敌人。现在,我也不时跟孩子和身边的同事、朋友讲这些重要的故事。”
郑兆桐说起两个哥哥参加抗战的故事时,一脸的自豪。日寇进入沭阳以后,横行无忌,下乡扫荡,烧杀抢事件不断发生。听说有一天,一队鬼子来到沭阳“扫荡”,抢猪、抢鸡、抢粮。家乡80多名国军拼命抵抗,全部被打死,后来80多名国军集中葬在高老庄。可是,说到战场的残酷时,这位数次经历生死的老兵不禁双眼含泪。
“战斗十分激烈。虽然遭到鬼子猛烈的炮击和敌机的狂轰烂炸,但他的两个哥哥和抗日官兵们前仆后继,冲进日军阵地,用刺刀肉搏,多次将日寇击退。仗整整打了一天一夜,当时,哥哥们根本不知道怕,据讲枪管打得发烫,连眼睛都打红了。”郑兆桐说,就是这样的战斗,大哥郑兆枝和三哥郑兆科就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
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郑兆桐的记忆里,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让当时的国人承受着丧失家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痛苦。他从小便是在两位嫂子以及二哥的照料下长大的,一家人可以说是无所依靠。在共产党的队伍来到沐阳之后,郑兆桐参加了儿童团,积极参加革命工作,而且光荣地成为了乡里的儿童团团员,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比如查路条,就相当于身份证明。由于乡与乡之间隔得远,不知道来往的人之中有没有特务,他是很仔细地盘查过往行人,发现疑问就马上汇报部队。
“只有参加革命,自己解放自己才是唯一的出路。”郑兆桐说。1940年,年仅11岁的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加入儿童团,11岁的孩子能干什么,相信大家会说这正是上小学的年龄。然而,在国家遭受侵略的抗日战争时期,11岁的他就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地下儿童团员。记不清那是1940年9月的哪一天了,他出门去接情报,走时天就变阴了,回来路上下起了大雨。雨越下越大,脚上的布鞋底子也掉了,地下的黄泥砂浆翻了上来,脚陷进去要使劲才能拔出来,寸步难行。他脚趾甲都磨掉了,脚底板也磨破了皮,被砂浆划破的伤口鲜血直流。郑兆桐把材料袋裹起来抱在胸口,生怕信件被雨水淋湿;也不敢找地方避雨,怕耽搁时间。他艰难地回到家时,天快要黑了,大家正在焦急地等他。当晚,他发起高烧,昏昏沉沉地躺下了,2天后才醒过来。这样的艰难情景,郑兆桐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他认为,反正父母亲都走了,自己无依无靠,再困难,再危险,也豁出去啦!
1945年,16岁的郑兆桐由于家庭出身以及两位哥哥光荣事迹的影响,还加上自己对于革命工作的积极向往,区里、乡里的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就发展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放下锄头,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进入新四军队伍,主要负责敌后武装工作。在那几年的从军生涯中,他天天练习打靶、投弹。他不时参加打游击,常常穿行在枪林弹雨中,不顾生死,总能机警、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逐渐从一个“小毛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日本鬼子投降后,区委书记组织召开大会、作报告来庆祝胜利,周围各乡各县的百姓都来参加,大伙都高兴啊。郑兆桐被安排到第三野战军部队,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荣获的军功章及“优秀共产党员” 等称号,遗憾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时被全部抄走了,至今仍然伤心,因为那是他用生命换来的军功章啊!他也从那时脱下了军装。
采访中,上海市奉贤区组织部副部长兼老干局局长张辉凤说,因为郑兆桐德高望重,区委的重大活动,一般都会邀请他参加,他也会戴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上海市委授予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光荣在党60周年”等勋章出席。
郑兆桐说,他是组织批准提前离休的,享受正团级待遇。一个穷苦孩子能翻身,能走上革命道路,还能当上领导干部,这是很不容易的。因此,他无论在部队,还是在税务局,他都会听从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忘我工作,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临别,郑兆桐为我们题写了“勿忘国耻,警钟长鸣”、“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等警句!
文/图 肖 炎 本报记者 何胜坤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