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三岔河畔的幸福之花

发布时间:2015-11-23 16:34:03

  —— 纳孔民族团结村创建走笔

  王育欣 毛如远

民族团结,人民和睦。 柴邦州 摄

靓丽的民居。 毛如远 摄

全国布依族歌王争霸赛在纳孔广场举办。 毛如远 摄

山岔河畔,美丽纳孔。毛如远 摄

远眺纳孔村。郭泽玉 摄

鲜花添靓纳孔广场。毛如远 摄

韩国游客到纳孔观光旅游。毛如远 摄

  在碧波荡漾的三岔河畔,有一座古老的村庄,这里林木葱郁,水流清澈,屋舍俨然,家家房前屋后花香树绿,儿欢歌。在这个环湖而建的村庄里,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汉族同胞,共901户,3829人,其中布依族有2600余人。多年来,这里的各族群众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用朴实和智慧不断创造着美好的新生活,在三岔河畔绽放着绚丽的民族团结幸福之花。

  —— 纳孔民族团结村创建走笔

  王育欣 毛如远

  走进纳孔村,清风徐徐,初冬之际却未见寒意,三岔河的一岸,是整齐摆架的猕猴桃园,另一岸,则是围绕绿水盛开的一簇簇薰衣草、千日红,环湖栈道、布依广场上,到处是争相拍照的游客。提起纳孔村,周边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这些年来,纳孔村里依靠发展精品水果、纺织产品、农家旅游、农家餐馆等,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全村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这股劲,拧成了一股绳,为发展营造了稳定的大好环境,成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的美丽乡村。

  从1999年起,纳孔村所在的者相镇政府先后邀请了黔西南州规划设计院、贵阳市第二建筑规划设计院、昆明勘察设计院、江苏新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对纳孔村民居风格进行提升规划设计,将原本老旧、低矮的土坯石砖房屋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布依民族元素的多层小楼。同时,村里又新建了宽30米连接镇村的主干道、6000余平方米的通户石板路、500米沿湖观光栈道、占地30亩的生态停车场、金融服务站、蕴含民族元素的纳孔广场,以及日处理40吨污水的农村清洁工程……一项项基础设施悄悄见证了村寨里民生改善带来的巨变。

  依傍青山绿水,当地民族风情浓郁独特。十几年前,当地政府着眼纳孔村的独特优势,带领群众打起了“旅游牌”,不仅对外大力宣传旅游特色资源,还在三岔河畔打造了150亩包括千日红、薰衣草、非洲菊、格桑花等花卉组成的十里花廊。多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村里的布依族村民陆续开办了10家星级农家乐、星级农家旅馆。2015年,独特的旅游发展潜力,又吸引了浙江商户来到纳孔村投资新办了3家民俗酒店。

  来村里观光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日本、泰国、法国等国家,香港、台湾地区的游客都前来旅游,村里每年农家乐接待的游客有达3万多人次,当地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要不是政府,我们村哪有这么漂亮,来玩的人哪有这么多!以前的路都是泥巴路,除了种粮食,哪还知道其他什么挣钱的活。如今,路宽了,房子也漂亮了,每天来村里玩的人多的时候是几千人。”村民岑立茂感叹旅游发展给自家带来的变化。今年,贵州浙江总商会在“浙商联合帮扶模式”下,投资百万元打造“多彩纳孔民宿”。岑立茂家的房子被商会以每年3万元的租金租用20年,建设星级民宿酒店。岑立茂也瞄准了村里的旅游商机,筹款投资2万多元在村广场的老宅开起小卖部,销售各种副食品、旅游小商品,又承接商业广告,每天的收入有500到1500元。

  “几个人,甚至是几十人富不是富,全村各民族人民富了才是真正的富。”作为布依族、苗族、汉族杂居的村,如何让各民族共同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大繁荣,镇干部、村干部开动了脑筋,趁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之势,号召、带动村民们种起了四月李400亩、车厘子400亩、猕猴桃500亩(套种蓝靛200亩)、核桃2000亩、烤烟300亩。几年下来,全村反季节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在1亩以上的就有120多户,养殖大户有30户,全村养鸡20000羽、养殖狮头鹅10000羽等,踏上同步小康大道。

  “几十年来,在我的记忆里,我们村里从没发生过民族之间的矛盾。”村老支书余家祥回忆道,“村里聚居着几个民族,但是每家每户都按照祖辈流传下来的美德,相互尊敬,有什么问题就在一起商量。”

  纳孔村村主任韦修春说:“村子里不论大小事都是大家说了算,会召集村民们一起开会民主决策,‘一事一议’把事情商量好。”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帮助下,全村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在修建通村公路、民族广场、中心舞台时,村里都要召开会议共同商讨。遇到占用到村民的部分田地,不少村民为了村里的长远发展,顾大局牺牲了个人利益。建设中,村里的布依、苗、汉族群众还积极投工投劳,把10多个村组的通组路全部建成了,把照亮村寨的太阳能路灯安装好了,新楼房亮了、新广场美了,整个村落面貌焕然一新。

  村里的建设要各民族村民一同商量,发展也要各民族村民一同谋划。据纳孔村村主任韦修春介绍,农业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让村里不少人增收致富,为了让全村的各民族群众能够参与和享受到发展的红利,村里陆续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合作社,将大家的资源整合,发挥更大的价值,实现了共同商议、共同管理、共同发展。

  “人心齐了好办事。”纳孔村各民族团结奋进的佳话得益于淳朴的民风和传承。镇干部、村干部利用赶集的日子,时常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黔西南州民族区域自治条例》《民族团结教育读本》等知识印发给村里的群众,民族团结、民族政策知识也被编唱成脍炙人口的山歌,与民族相关的法律法规自然入口入心,在村里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纳孔村一向民风淳朴。这些年来,村里各民族群众和谐相处,未发生一起群体性民族矛盾和纠纷。”者相镇政法委书记梁露介绍说。

  随着村里的变化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不仅体现在共同发展上,生活中更是彼此相依,其乐融融。每年农历“三月三”是布依族的祭山节,这一天素有“封寨”的习俗。而每到这一天,不管是邻村、还是村里的其他民族同胞们,都心照不宣地尊重着数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规定”,不“进寨”、“进户”。而到了农历“二月二”苗族走亲节、“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村里、村外的各族群众便会都会聚集到村里的广场上,或者三岔河边,团团围坐,或是唱起布依族的浪哨调子,或是跳起苗族的板凳舞。尽管生活习俗不同、语言不同,但多年来,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睦相处。

  余家祥告诉笔者,现在村里各民族之间通婚、多民族聚居已非常普遍了,甚至有的村民既会布依族话,也懂苗族的语言,生动地诠释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含义。

  “太阳出来照四方,民族团结喜洋洋,旅游发展搞好了,人民生活奔小康。”这是一首回荡在三岔河畔布依族山歌,也唱出了纳孔村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发展的心声。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