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同心同行谱写试验区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5-12-28 15:31:26

在联合推动组的大力帮扶下,2004年黔西南启动30万亩金银花基地建设治理石漠化。  

2012年黔西南州举行建州30年庆祝大会,联合推动组成员单位领导到会祝贺。  

  2006年召开的科技扶贫(南方草地畜牧业)现场经验交流暨培训会,总结提炼了“晴隆模式”。  

  2013年8月30日,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建设联合推动暨项目推进大会在兴义召开。

  合力,协调重大项目助推发展

  1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1997年12月,南昆铁路开通运营,这条被誉为“九五”时期国家最大的扶贫项目,使偏居一隅的黔西南结束了境内无铁路的历史。它出西南入华南,之后奔大海而联接世界,富饶而美丽的黔西南,因此一跃而为大西南地区经南昆铁路出海的大通道和前沿,这条大通道激活观念、物流、人流,让人欣喜地看到,黔西南正在实现高山与大海对接,开发与开放同步。

  当年,南昆铁路绕经兴义建设,凝聚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推动组的心血。而这只是统一战线为试验区争取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的缩影。

  在“十二五”收官的2015年,试验区干部群众奔走相告:贵阳至兴义铁路得到国家和省的支持,初步考虑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5-2030)》,2016年底实现项目控制性工程开工。

  又一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仍然与统一战线帮助呼吁、奔走协调、积极争取密不可分。

  只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是铁路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凸显出区位优势,促进经济发展,这既是试验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2015年以来,中央统战部、联合推动组就相继三次召开试验区项目推进工作协调会,对贵阳经兴义至河口快速铁路、兴义至永州铁路等铁路规划及项目推进工作进行安排,并组织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等赴试验区开展铁路规划工作调研。

  深调研,广呼吁,重协调。

  多年来,统一战线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中央与地方上下统一,党派之间团结协作,党派与政府、院校横向联系,凝结智慧,汇聚力量,推动重大项目立项建设,促成一批重大事项圆满解决,探索建立了共同推动试验区发展的有效工作机制。

  统一战线、多党合作的力量,不断向着黔西南汇流。

  多年来,统一战线在试验区开展的工作紧密结合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大问题。

  “乱石旮旯地,牛马进不去,春耕几大坡,秋收两小箩。”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中,黔西南石漠化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程度最高,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众多。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25年前启动“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大西南岩溶山区振兴地方经济之路。25年来,统一战线在黔西南这块土地上,以示范项目为载体,实现开发式扶贫,探索、寻找石漠化地区脱贫致富的路子。

  晴隆县是石漠化地区反贫困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一面旗帜。

  作为上世纪全国最贫困县,在统一战线助推下,晴隆县因为种草养羊而成为全国典型的县份,探索出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的扶贫开发之路。

  国务院扶贫办于2006年和2010年两次在晴隆召开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现场会,并在全国推广“晴隆模式”。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指出:“晴隆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机制,不仅为贵州发展草地畜牧业创造了经验,而且对于西南10省市发展草地畜牧业和全国科技扶贫工作具有有借鉴意义。”

  生态治理,扶贫开发,以短养长,集成创新。

  从1998年起,联合推动组一年接着一年助推金银花产业。2002年,联合推动组指导的试验区金银花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台;2004年5月,国家林业局把试验区金银花基地建设纳入“治理石漠化构建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产业项目,实施黔西南州30万亩金银花建设基地工程;2004年5月,在贞丰县坪上,正式启动试验区30万亩金银花基地建设;2007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专门对黔西南金银花主要成分进行检测,专家组建议将黄褐毛忍冬列入2005年《中国药典》增补本“山银花”项下;2007年,国家药典委已通过并正式公布。

  “经济花、政治花、科技花、前景花”,石头缝中盛开的金银花,以“小项目大生态,小项目大产业,小项目大经济,小项目大政治,小项目大成果,小项目大背景”,成为试验区石漠化治理之路的又一成功典范。

  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统一战线与试验区干群一起,创出了依靠科技治理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黔西南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突出。

  合力,共建美好生态环境

  2

  多年来,统一战线在试验区开展的工作紧密结合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大问题。

  “乱石旮旯地,牛马进不去,春耕几大坡,秋收两小箩。”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中,黔西南石漠化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程度最高,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众多。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25年前启动“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大西南岩溶山区振兴地方经济之路。25年来,统一战线在黔西南这块土地上,以示范项目为载体,实现开发式扶贫,探索、寻找石漠化地区脱贫致富的路子。

  晴隆县是石漠化地区反贫困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一面旗帜。

  作为上世纪全国最贫困县,在统一战线助推下,晴隆县因为种草养羊而成为全国典型的县份,探索出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的扶贫开发之路。

  国务院扶贫办于2006年和2010年两次在晴隆召开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现场会,并在全国推广“晴隆模式”。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指出:“晴隆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机制,不仅为贵州发展草地畜牧业创造了经验,而且对于西南10省市发展草地畜牧业和全国科技扶贫工作具有有借鉴意义。”

  生态治理,扶贫开发,以短养长,集成创新。

  从1998年起,联合推动组一年接着一年助推金银花产业。2002年,联合推动组指导的试验区金银花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台;2004年5月,国家林业局把试验区金银花基地建设纳入“治理石漠化构建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产业项目,实施黔西南州30万亩金银花建设基地工程;2004年5月,在贞丰县坪上,正式启动试验区30万亩金银花基地建设;2007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专门对黔西南金银花主要成分进行检测,专家组建议将黄褐毛忍冬列入2005年《中国药典》增补本“山银花”项下;2007年,国家药典委已通过并正式公布。

  “经济花、政治花、科技花、前景花”,石头缝中盛开的金银花,以“小项目大生态,小项目大产业,小项目大经济,小项目大政治,小项目大成果,小项目大背景”,成为试验区石漠化治理之路的又一成功典范。

  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统一战线与试验区干群一起,创出了依靠科技治理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黔西南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突出。

  3

  合力,拓展帮扶广度、挖掘参与深度、提高融合程度。

  2012年4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志珍与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带领调研组,就“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课题,在兴义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

  调研组了解到,由于兴义市不是国家级贫困县,而未被列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成为黔西南州乃至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空白点,这使得实际处于该《规划》“三纵三横经济带”交汇点的兴义市感到尴尬与焦急。

  调研组形成了《关于将兴义纳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报告》,指出兴义市石漠化程度更深、贫困面更广,列入《规划》对整体片区治理、带动区域发展具有示范作用,有利于珠江水源地保护和西南交通枢纽建设,更能体现区域公平。

  报告通过“直通车”渠道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很快得到中央有关领导批示,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采纳和落实。

  2012年6月28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正式启动,兴义市被纳入攻坚规划,并确定为片区中心城市之一。

  多年来,统一战线多方呼吁、协调与大力支持,帮助解决黔西南试验区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教育、生态治理、医疗卫生等方面重大项目立项、建设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和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工作:

  兴义卷烟厂上划保留;助推黔西南民族师专成功“专升本”;兴义机场、兴义电厂、盘江灌区等重大项目立项建成;珠江防护工程建设与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得以实施,促使8个县(市)全部进入国家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含义龙试验区);黔西南州全境纳入《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重点支持范围;建言献策、协调助推贵兴快速铁路、西南草都等项目建设,推动试验区成为统一战线科技扶贫、多党合作、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

  统一战线助推试验区以大招商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成功举办的三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都是指导单位,社会服务部都参与主办。先后有23个国家、地区和全国50多家地方电视台及美丽乡村代表加盟,成为开放、包容、高端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共签订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大健康、文化旅游、通用航空、清洁能源等产业项目协议91个,总投资691亿元。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签订山地旅游、户外运动、健康养生、新型能源、大数据等产业项目66个,总投资405亿元,向全世界展示了试验区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好风貌、好声音。

  2015年以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优势,从强化科技支撑、助推产业发展、促进改善民生等方面,制订31项帮扶工作计划;省委统战部牵头组织编制对石漠化地区发展具有引领性作用的洞穴经济、生态石材产业园区等科技试验示范项目;省社科院、贵州科学院组织专家队伍,深入试验区开展总结一批、梳理一批、挖掘一批“三个一批”课题项目推动工作。

  合力,建言“直通车”点燃振兴希望

  4

  创新谋发展,同心促巨变。统一战线参与试验区建设,成为精准扶贫的黔西南“样本”。

  ——坚持发挥多党合作政治优势,是试验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北京—贵阳—黔西南”三级联动,既注重“输血”,又注重“造血”,既注重发挥外部助力,又注重激发当地内生内力,多重优势叠加,推动了试验区加快发展,成为统一战线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民族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又一成功实践。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是试验区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试验区先后与国内多所著名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及动植物疾病防治、种植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与多个国家开展技术合作,加大人才、技术、项目的引进力度,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加强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沟通交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遴选专家赴试验区开展专题讲座和专业技术培训。

  ——坚持建设生态文明守好绿水青山,是试验区加快发展的基本路径。连续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和承办“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活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产业化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水墨金州美丽生态画卷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坚持打造平台促进开放创新,是试验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试验区把打造发展平台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优化生产力布局,聚集生产要素的重要抓手,设立“贵州万峰林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构筑“商贸、教育、医疗、旅游、电商、户外运动、通用航空、会议会展”以及其它产业的“8+N”的产业平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苦干实干精准落实,是试验区加快发展的根本举措。试验区干部群众“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凝聚起“贵州精神”,成为激励干部群众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强大精神力量。黔西南州委响亮提出“小康同步不同步,关键看干部”,激励各级干部为百姓福祉尽心,为同步小康尽力,把想干的事情看准,把看准的事情干成,创造出了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业绩。

  本报记者 查必芳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