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孚教授作讲座
7月19日至25日,由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两岸中心)主办的两岸国学书院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游学讲堂”第三讲在新疆举行。7月21日下午,项目第三讲“专家讲堂”在伊宁市举行。“专家讲堂”由两岸国学书院项目特聘专家、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原系主任、文学院原院长王仲孚教授作为主讲。王仲孚教授以“中国古代蚕丝文化与丝绸之路”为题,从时间、空间、文化三个维度阐述当今“一带一路”战略中新疆和台湾发挥的重大作用。王教授提出,从时间和地理维度上,古代中国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通道分为三条:一条是北方的“丝绸之路”,一条为南方的“茶马古道”,还有一条则是“海上之道”。其中,“丝绸之路”兴于汉而盛于唐,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条官方商道,“海上之道”很多学者也称其为“海上陶瓷之路”,早在汉唐时期,中国绮丽多彩的名贵瓷器,就已“行于九城,施及外洋”。从文化传承维度上,“一带一路”可以保留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我们应该不忘历史,以史为鉴,不断推动“一带一路”覆盖区域的经济、文化等交流,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王教授总结道,新疆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台湾是“海上之道”的必经之路,分别在经济、文化等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均是中华文化发扬和传播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者。希望新疆和台湾都能在“一带一路”建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更大重要的作用。7月23日下午,诗人,散文随笔作家,新疆《西部》文学杂志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沈苇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霍尔果斯市以“亚洲腹地:我们的精神地理”为题做讲座。沈苇首先高度肯定了两岸国学书院项目“游学讲堂”的形式,认为其作为一种“游牧讲学”,打通了书斋和旷野的壁垒,值得推广和借鉴。其次,沈苇认为应从三方面认识亚洲腹地新疆:地理层面,除了政治上与中原汉地的密切依存关系,新疆在文化上一直保持了“向西开放”的姿态,它是一块巨大的海绵,吸纳和融入各种文明;历史层面,新疆在历史上是东方和西方进入对方的“桥梁”和“跳板”,这种进入的结果是文化的接触、碰撞与融合;精神层面,作为唯一的四大文明融会区,新疆面对多民族共存的现实和丰盛多元的“活文化”,平等与理解、尊重与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尊重地域传统和文化多样性,同时做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现代人”,才能让我们在亚洲腹地拥有真正文明的共荣。项目第三讲期间,项目学员在新疆伊犁聆听讲座、寻访历史、体悟文化,在体验式交流中感受“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区新疆的勃勃生机。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副秘书长、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杨文涛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张贞德副厅长等出席活动。新疆伊犁州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帕丽达主持第三讲“专家讲堂”。(稿源: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