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万亩白及基地一角 特约记者 王 健 摄
贞丰县鲁容乡芒果种植基地,当地群众在为芒果苗除草 贞丰县委宣传部供图
贞丰县者相镇旗上村村民在花椒育苗基地培育花椒苗 记者 匡奇燃 摄
金惠花卉基地里娇艳欲滴的蝴蝶兰记者 匡奇燃 摄
当地群众在安龙县金惠花卉公司务工 记者 匡奇燃 摄
贞丰县珉谷易地扶贫搬迁选房仪式 贞丰县委宣传部供图
兴义市洒金新市民居住区 记者 邢贵龙 摄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乘东风好扬帆。
暮春时节,黔西南遍地是幼苗、漫山显青翠,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象。
这个春天,“春风行动”战鼓擂声不断,“春风”吹拂着黔西南大地。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黔西南乘着春风,以干就是讲政治、不干就是不讲政治的政治意识,扛起最大政治责任,担起最大历史使命,用好“五步工作法”,牢牢把握“八要素”,打好“四场硬仗”,着力在产业扶贫与易地扶贫搬迁两场硬仗上谋篇布局。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精准了解情况、精准实施产业、精准把脉问诊,将“春风行动”各项行动部署落细落实,坚决攻下深度贫困堡垒。
遍地盛开产业花
春风拂大地,黔西南漫山遍野披上了绿装。
今年2月中旬以来,全州各级各部门围绕省、州部署要求,及时全面开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要抓手,把握客观规律,充分尊重民意,进一步组织发动带领广大农村群众苦干实干,掀起了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热潮。
我州始终坚持上规模、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要求,切实保证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的环节和份额,促进群众持续增加收入、得到更多实惠。围绕重点特色产业谋篇布局,让低效农作物退下来,把效益好的十大经济作物种上去。
产业布局按照25度以上的实行退耕还林还草、25度以下的种植经济作物来实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耐心细致进行宣传引导,提出了不准搞强迫命令,不准耕地撂荒,不准只种不管,不准喊空口号、乱贴标语,不准损害农民既得利益“5个不准”要求。坚决依法落实国家和省级支农惠农政策,群众是否参与结构调整不影响其享受政策,严禁设置支农惠农政策前置条件,确保土地满栽满种。
产业结构调整,确保调出效益。
在春风行动中,我州以种植结构优化调整为主线,按照“退一进十”的思路,推进10个产业发展,通过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农业品牌、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全面推行“五个到村到户到人”等措施,把低产农作物退下来,推进蔬菜、食用菌、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薏仁、花卉苗木、香料、芭蕉芋、饲草饲料十大特色优势产业补上去。在省下达35万亩退种低效农作物的任务基础上,黔西南自加压力,主动增加65万亩任务,全州实际调减100万亩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以此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占比,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以产业扶贫助推全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
确定调减的100万亩低效农作物种植中,替代作物面积78.44万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21.56万亩。
替代作物中,新发展蔬菜11.38万亩、食用菌1.66万亩、茶叶3.16万亩、精品水果15.07万亩、中药材5.09万亩、薏仁13.23万亩、花卉1.47万亩、香料6.41万亩、芭蕉芋5.59万亩、饲草饲料3.27万亩以及其它产业12.11万亩。截至4月底,已调整88.91万亩,完成任务的88.91%。
阳春三月,是一个播撒希望的季节,行走在田间地头,到处是淳朴人民勤奋忙碌的身影。
贞丰县者相镇旗上村村民聚集在200亩花椒育苗基地里,右手铲土左手装袋,将一颗颗花椒籽装进营养袋里,为该县下半年1500万株花椒苗移栽上山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于生长在茶山上的人来说,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普安江西坡万亩茶园,一片片茶林刚刚露出鹅黄色的尖尖嫩芽,当地布依族同胞一边唱着山歌一边采着茶,心情愉悦地度过美好的一天,人民币也揣进了兜里,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可谓怡然自得。
安龙县抢抓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和决心,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一场农业产业的“加减法”,成了这个春天的一道别样风景。
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全州9县(市、新区)结合“三变”改革,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农户将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取流转费、利用特惠贷入股企业分红、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务工获取劳务报酬等增加收入来,进一步建立了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推进产业布局落地的过程中,黔西南州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保险力度,增品扩面,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大科技研发和业务指导力度,强化技术培训,培育更多职业农民,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确保不影响他们的利益,保障农民群众在这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革命中收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
来源:黔西南日报
“干部是灯,思想是路”,春风行动开展100多天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大兴调查研究、真抓实干、勤俭节约之风,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驻村蹲点调研,了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始终把尊重群众意愿放在首位,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真正“沉下去访贫问苦、干起来排忧解难”。构建了粮油、茶叶、蔬菜、水果、生态畜牧业5支农民骨干队伍,“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产业结构调整方兴未艾,农村经济生机勃勃。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黔西南的村村落落,都是老百姓辛勤劳作的画面。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在盘江两岸如火如荼铺展开来……
一搬变身新市民
春潮涌动,感恩奋进。在全州上下深入持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中,我州易地扶贫搬迁马力十足,决战脱贫攻坚热火朝天。
过去一年,全州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初显成效。但黔西南绝不满足于现状,接下来的日子,我州将持续以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信念,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持之以恒攻坚克难。
根据省“春风行动”令,我州结合自身实际,及时拟定《黔西南州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春风行动方案》并抓好落实。明确“春风行动”目标任务,3月底前25个搬迁项目全部开工,6月底确保主体工程形象进度达30%以上,并完成110421搬迁人口全部搬迁入住。
为保障工作目标任务落实,进一步从搬迁对象精准落实、居住区建设、旧房拆除、项目验收、项目档案规范、“新市民”计划实施等方面明确行动重点,从组织保障、工作调度、督促落实等方面明确保障措施,确保整个行动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
为让搬迁到城镇居住的新市民快融入、可持续,带领他们创造美好生活,去年12月,黔西南州出台了《新市民计划》。
新市民计划要求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要求,坚持跨区域搬迁、城镇化搬迁,实施规划、建设、产业、管理、服务等综合配套工程,推进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市民转变思想观念、就业方式和行为习惯,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到城镇居住的群众与市民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务、同等市民待遇,快速融入新环境,乐居新家园,成为新市民,共享新生活。
自新市民计划实施以来,黔西南的安置区不再叫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而叫做新市民居住区。从居住区名字的改变,新市民可以打心底改变对自己的认知,自己不是被安置,而是城市里的一名新成员,他们在这里以勤劳谋生,他们可以摈弃固化的传统观念,从农民变成市民,他们值得被尊重,不容被人侧目以对。
自实施“春风行动”以来,全州各县市(新区)抓实搬迁对象宣传发动、居住区建设、搬迁入住等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较好实现了良好开局。各居住区均根据自身实际加快建设,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动员群众搬迁工作,组织搬迁对象看房,进一步打牢了工作基础。先后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招聘会22次,落实就业2942人。
兴义市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站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居住区,以生产、生活、生态,宜业、宜养、宜游、宜居的“三生四宜”发展理念,拿出最好的土地、最大的努力、最贴心的服务、最坚决的执行力、最快的速度,将洒金居住区建成了“产、城、景”融合最好的新城,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标。
贞丰县在抓好“搬”的同时,进一步落实“扶”,落实优先退耕还林和土地流转、优先子女就近入学、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优先培育市场主体、优先考虑配套产业、优先提供就医服务“六个优先”,帮助搬迁群众放下顾虑、走出深山,融入美好新生活。
4月7日一大早,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大坪村乌嘎组,村民们吹着唢呐,欢天喜地庆祝乔迁新居、成为新市民。当天,三宝彝族乡的新一批82户375名群众高高兴兴搬迁到该县阿妹戚托特色小镇居住区,开启新生活。三宝彝族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山高坡陡谷深,人多地少,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典型边远山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当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最好选择。
下一步,我州将紧紧围绕省工作部署,深入推进“春风行动”,扎实抓好新市民计划的实施,坚持“目标、责任、问题、结果”四个导向,以督促调度为核心,以按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为要求,重点抓好工作,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的完成。
苦干实干,只争朝夕。
全州上下将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倍加珍惜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怀厚爱和省直部门的鼎力支持,不负重托、不负厚望,确保在2018关键之年连战连捷。
记者 匡奇燃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