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邓忠胜
镇馆之宝东汉铜车马
提梁壶
抚琴俑
首饰
摇钱树
石器
一字格剑
连枝灯
鎏金铜铺首
游客在博物馆参观文物 黔西南日报社图库
提起夜郎,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贵州,这当然是因为两千多年前夜郎古国的疆域大致在此地。但它的范围具体有多大、国都在哪里、民族构成有哪些,夜郎缘起于何时、文化内涵是什么,夜郎王印的下落何在,这诸多的疑问困扰着相关专家学者们。
作为成语,“夜郎自大”的广泛流传,让“夜郎国”家喻户晓,却也留下了坏名声。实际的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司马迁的《史记》最早记载了这个故事,其原文为:“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从中可知,是滇王首先有此一问,夜郎侯不过同有所问而已。而且,今天的研究表明,当时的夜郎国幅员广阔、国富民强,的确是个大国。
夜郎国的疑问却值得研究。一方面,可见中国西南地区曾经的辉煌,另一方面,又可以想见汉帝国的不可一世。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牂牁太守陈立发兵灭夜郎国,汉一统天下。以“夜郎国的疑问”为中心,结合《史记·西南夷列传》给出的解释,在黔西南州博物馆展陈的“巨王千万”铜印、“巴郡守丞”铜鎏金印、铜马车、摇钱树、一字格曲刃铜剑、抚琴陶俑等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古代文物精品,为研究汉代夜郎建置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实物佐证。
黔西南州博物馆设在兴义市桔山广场的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三楼。同在一幢大楼的,还有黔西南州文化馆、图书馆大型公益性文化场馆。黔西南州博物馆是一座以古代历史为主题,集合展览、科普教育、宣传、研究和交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近年来切实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抢救维修、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
目前,博物馆仅完成了远古至汉代文物的布展,暂时只能开放两个展厅,分为“道不相通”“一州之主”“汉之广大”三个部分,集中展示了128件套黔西南州历年发现的重要文物。然而,就是这两个展厅的文物,已经足以让这片土地熠熠生辉,足以让客人震撼,让本地人自豪。其中一级文物32件,二级文物13件,三级文物20件。铜车马、摇钱树、连枝灯、抚琴俑、提梁壶、羊角钮钟等6件文物曾于1990年、1991年连续两年被选调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和《中国文物精品展》,抚琴俑还成为中国文物精华展的招贴形象宣传画。
镇馆之宝东汉铜车马,出自兴义万屯汉墓,整辆车由大约300个零部件组成,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汉墓中的车马里最精美完整的一个。马车不仅有车厢,还有车篷,车马总长112厘米,铜马分段铸造,合装而成,可任意拆卸。全马分头、耳、颈、身躯、尾、四肢11段,除两耳外,其余9段皆砂模空心铸造,装配接头为子母口,由17个销拴固定。铜壳较薄,铸技高超。车为双曲辕车,车棚厚度仅0.1毫米,轻柔如纸。装饰主要是压花和鎏金,整体美观严谨,工艺精湛,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黔西南是汉代夜郎故地。这些文物对研究东汉时期盘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夜郎时期黔西南先民的历史足迹,见证了数千年前多元文化交流的黔西南风韵。
虽然对黔西南地区是否可以称为夜郎古国的核心地带尚不敢断言,但这里无疑曾经是夜郎国的重要所属。展出的文物精品,是黔西南州历年发现重要文物的首次大规模集中亮相。以此观之,夜郎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或许正是理解黔西南历史与文化的不二法门,也是解释夜郎国疑问的理想通道。
道不相通
特定的文化面貌总是诞生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在黔西南这片山水交映的土地上,天然洞穴密布,动植物资源丰富。考古发现表明,大约在12000年前,史前先民已选择在靠近水源的浅山洞穴里生活,他们将天然的砾石稍加打制变为生产工具,最常见的石器类型是砍砸器和刮削器。猫猫洞、观音洞遗址出土的石器,演绎着黔西南大地上最初的人类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先民适应自然的不懈努力。虽然“道不相通”,却自有精彩。
一州之主
夜郎国享国300余年,相当于中原汉地的战国至西汉时期。在《史记》中,司马迁一方面鄙夷夜郎王作为一州之主,却妄与汉朝比大小,另一方面却又承认“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看似矛盾的表述留给后人无尽的疑问,夜郎国仿佛一团迷雾。从历年出土文物可以发现这一时期黔西南物质文化面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特别是一系列有别于汉式风格的青铜器,它们理应成为探寻真实夜郎国历史的重要线索。与此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明显来自汉地的物品,这就表明双方的关系绝不仅是对抗,也不乏交流。
汉之广大
公元前一世纪后半叶,汉军灭夜郎国,后者成为汉朝广大版图上的组成部分,出土的官印直接显示了汉廷的有效控制,以雨樟镇交乐东汉墓地为代表的考古发现,直观反应了汉文化的大幅进入,而黔西南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往来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如出现了巴蜀流行的摇钱树和说唱佣。不过汉文化并未覆盖一切,本地的一些文化习俗仍得以传承,两者并存发展,可谓相得益彰。
一个地方为什么要有博物馆,网友们这么看
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不断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去博物馆可以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传播知识,使人们了解更多。
一个城市经济再好,但如果没有文化浸润其间,也不过就是一副好皮囊罢了,就像只有长相而没有演技的流量小生,乍一看还算光鲜,但多接触几天也就索然无味了,腻了,弃了。而有文化的城市则不然,就像一个有趣的灵魂,共处时百看不厌、离别时依依不舍,回忆时,还让人时时眷恋。
一座名副其实的博物馆,是一个专业研究机构,也是一个公众场所。它的功能是为本地公民提供活的可见知识,对外地参观者宣传本地文化。一座城市有博物馆,就像一个人的家里有钢琴,有书架上大量的图书、墙壁上的字画、柜子和桌子上的工艺品和博古架上的古董一样。吃饱穿暖,住大房子和开汽车,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的全部还包括精神活动和文化滋养。
来源:黔西南日报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