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进贵州省委会主委左定超出席开幕会。民进贵州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郭子仪主持闭幕会。
刘新成代表主办单位向与会的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嘉宾表示欢迎。他说,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传媒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的参政党。关注教育、支持教育、投身教育,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民进坚持不懈的目标和使命。长期以来,中国民主促进会和叶圣陶研究会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教育界特别是基础教育界的交流交往,大家在研讨中相互借鉴成功的经验,在交流中获得了启发,也收获了宝贵的友谊。他指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加强实践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十多年来,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在推进实践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但总的来说,我们的实践教育环节相对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要真正发挥实践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价值,真正让学生“活”起来“做”出来,还任重而道远。他强调,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教育的内容、特点和要求随着时代发展而不同。教育不能再是一味地灌输,要超越学校课堂和书本的局限,让实践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实践中得到锻造和升华。他说,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在中小学实践教育方面,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希望大家通过这个平台,分享教育一线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思考和建议,共同促进教育实践的开展。
受黔西南州委书记刘文新,黔西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永英委托,黔西南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罗春红在开幕会上致辞。罗春红指出,我州按照“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的总体思路,举全州之力、聚八方之智,实施“教育立州”战略,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研究教育工作,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教师队伍建设,从贫困学生资助到课程体系完善,全方位推动全州教育质量提升。通过此次活动,海峡两岸及香港专家学者齐聚黔西南,是促进黔西南与台湾、香港拓展文化交流的一次重大机遇,我们将以此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与香港、台湾和内地教育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补足短板,进一步提升黔西南教育水平,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贵州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龚宁介绍贵州省基础教育发展情况。民进中央研究室主任徐德安,民进中央办公厅主任朱效利,社会服务部副部长刘文胜,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项贤明,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建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国际比较与对外交流部主任、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王晓燕,民进贵州省委专职副主委郭子仪,民进贵州省委秘书长龙丛,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健勇,黔西南州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林,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叶圣陶研究会专家,北京、湖北、江苏、吉林、山东、四川、浙江部分中小学校长,以及贵州省内的部分中小学校长80余人参加开幕会。
高友东在闭幕会上说,本次活动既是一次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基础教育界交流的盛会,也是一次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和充满亲情的活动。与会的校长和专家学者围绕“中小学实践教育课程与评价”这一主题,通过实地考察和分组研讨,分享实践教育课程的探索经验,充分反映了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中小学实践教育课程的发展成就和特色优势,充分体现了教育界同仁的关爱之心,大家相互启发,形成了很多共识,也引发了很多的思考。高友东指出,这次活动的主题直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中“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未来。“实践教育课程”既继承了传统,又超越了传统学科课程价值,承载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它是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学形式,也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学校的实践课程唯有贴近学生校内外生活,才是活的教育,才能体现其意义,显示其魅力。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文化上同根同源,希望在教育领域今后能多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以对教育实践产生积极的作用。
活动期间港澳台校长、学者考察了万峰林布依族村寨美丽乡村建设、黔西南州博物馆及民俗建筑、兴义学院、兴义八中、安龙一中、安龙普平小学,并与师生进行交流座谈。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和叶圣陶研究会共同主办,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和民进贵州省委会承办,主题是“中小学实践教育课程与评价”。本次是第四次举办,前三次交流活动分别于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在昆明、上海以及济南举办,主题分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
(黔西南试验区联络办 民进州委 )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