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与兴义

发布时间:2020-07-14 12:23:43

    兴义市万峰林景区徐霞客塑像(资料图片)

    中国对徐霞客及其游记进行研究,并有研究文章出现,始于1927年6月,兴盛于上世纪80年代。其间,推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章。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1587年1月5日(明万历丙戌年11月27日)生于今江苏省江阴县。他从22岁起进行了34年的野外考察,在艰苦的野外生活中,积劳成疾,于1641年2月病逝,去世时只有56岁。他去世后被后人传抄保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旅游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是研究旅游地理学的鼻祖。1987年,在他诞辰四百周年的时候,获得了“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崇高评价。

    作为地理科学家的徐霞客,他的《游记》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泛而系统地描述岩溶地貌的科学记录,比德国地理学家瑙曼的有关记录早了整整两个世纪。英国当代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赞誉说:“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学者所写的东西,倒象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探家所写的记录。”

    作为游记文学家的徐霞客,他的《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被誉为“古今游记之最”的一部不朽巨著,被称为“驰骛数万里,踯躅三十年”的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游历贵州,到了白水河,被黄果树瀑布的磅礴气势所震撼,描摹、渲染、赞美道:“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指薄绢、轻纱)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状也。”

    《游记》具有人文地理价值。《游记》记录的徐霞客旅行线路沿途的人文地理,涵盖旅游资源和文物古迹、各地的特产和交通情况、城镇聚落和地名考证、民俗风情和边陲动态等。其中除了生活的记述之外,多系我国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方面的实地考察记录。其中虽有未近善之处,但绝大部分都是实地调查的可贵资料,纠正了单纯编纂式志书相互抄袭的传统,开创了实地考察的新风尚。

    徐霞客进出兴义前后的旅行线路

    崇祯十一年(1638),徐霞客一路旅行,到达中国西南部,此时,他已离家两年。这一年,清军再次骚扰中原,京师戒严。之前与他一路结伴而行的静闻和尚,在崇祯九年(1636)过湘江时,被强盗打落水,擎经书于头顶,一页不失。他与静闻一路化缘,至广西南宁,寄宿于崇善寺时,静闻病死。徐霞客携带静闻和尚的骨灰与静闻血书的《法华经》,向五千余里外的鸡足山辗转而行。

    崇祯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徐霞客出广西,向北进入贵州,途经下司镇、独山县、都匀市、麻江县、福泉县。转西经贵定县、龙里县、贵阳市,然后绕道广顺镇游白云山,过平坝县。再西经安顺市、镇宁县,四月底抵关岭县的永宁镇。沿途游览的名胜有古佛洞、白云山、双明洞、黄果树瀑布等。

    四月二十五日,徐霞客过盘江桥,往西经晴隆县、普安县、盘州市,五月初到达贵州最后一站亦资孔驿。沿途主要游览了北盘江上的铁索桥、普安的观音洞、盘州市的碧云洞和丹霞山,还考察了南北盘江的源流。

    五月初十日,由滇东胜境关入云南,过富源县、西平镇,然后走南盘江水路,往南经曲靖市、越州镇和陆良县,游览乃古石林,再经嵩明县南部的杨林镇,抵昆明市。在昆明游太华山,然后从滇池东岸往南,经呈贡、晋宁、江川等地,至通海县游秀山,再南达建水县,游燕洞,考察泸江源。

    七月十五日,在石屏,八月初一日,到燕洞。随后,继续往东到开远市,转北经弥勒市,到达泸西县,考察南盘江。然后往东北方向,经师宗县、罗平县,八月二十八日到兴义市。于八月二十八日复入云南。

    九月初一日,徐霞客从云南省富源县的上笔冲起程,途经曲靖市西平镇、寻甸镇、嵩明县,二十九日达昆明东郊的三家村。这次横穿滇东,为了尽量不与原来走过的路重复,多取间道小径而行或穿越人迹罕至的地区,沿途游览了法界寺、翠峰山,还考察了嘉丽泽等高原湖泊及滇池主要水源——盘龙江源。

    十月初一日,徐霞客第二次来到昆明,结交了一大批滇中名士。在昆明,环游滇池一周,从南郊南坝乘船,横渡滇池,到安江村上岸,绕经晋宁区、安宁市等,取道草海湖堤,从西郊夏家窑和土堆回城,沿途游览的主要景点有:白鱼口、石将军、牛恋山、安宁温泉、曹溪寺、棋盘山等。滇池之外还游览了西北郊的筇竹寺、海源寺、妙高寺、沙朗天生桥、富民河上洞等。

    十一月十一日,抵达武定县,休息数日,遍阅武定附近的名胜,后至元谋县。然后经水井屯到大姚县、姚安县,再往西南经弥兴镇、云南驿到祥云县。转向北方,经宾阱的宾居镇、牛井镇,二十二日到达鸡足山。途中在大姚游妙峰山德云寺,在祥云游览水目山、清华洞。

    徐霞客在鸡足山逗留颇多时间,遍游了附近名胜,登上绝顶看日出,并在此度过了1639年的春节,此后的行程,基本上也是以此地为大本营。

    《黄草坝札记》的人文地理价值

    札记指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体会及见闻的单篇文章,汇集多篇成书,乃称“札记”。古称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故称。

    《滇游日记二》中的《黄草坝札记》,是徐霞客在崇祯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在黄草坝写成的。是日,徐霞客完成沿南盘江考察的行程,“竟日守雨”,闲暇时间坐下来整理考察结果和研究心得,一次就写了10条札记,在《游记》中记录了黄草坝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弥足珍贵。他的思想深刻,结论精辟,留下的原始资料,反映了明末边陲之地黄草坝的历史地理、社会状况等,因而《黄草坝札记》被很多地方志书原文引用。

    黄草坝在今兴义市城区。《黄草坝札记》涉及黄草坝的内容最多,包括当时黄草坝的辖属范围、经济状况、与四邻诸土司的复杂关系等,是有关兴义历史最早的专题记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普安十二营中,“钱赋之数则推黄草坝”为首,“其地田塍中辟,道路四达,人民颇集,可建一县”。兴义于清嘉庆三年(1798)设县,徐霞客的科学设想,变为现实。他列出的设县标准,具有普遍意义。

    徐霞客在黄草坝结束了对南盘江的考察,对南盘江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虽然他对南北盘江汇流处、南盘江下游与右江的关系作了错误判断,但是他的考察成果为后人提供了借鉴,散发着科学的光芒。他的札记,全方位记录了黄草坝的地理、历史、时政、民情、物产、气候等。他进出黄草坝前后,秋雨绵绵。秋季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多,是明末以来兴义的气候特征。他的札记,为兴义地情研究、人文地理研究、旅游开发等提供了原始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明代在我国边境地区,曾根据当地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设立不同的行政体制,如军民府、土州、土官宣慰司、宣抚司、招讨司、长官司、蛮夷长官司等官职,并多以当地的土官为长官,称土司制度,这些土官多采世袭制。由于长期割据地方,常多互相争夺,欺压土民。徐霞客在旅途中,对这种土司制均详记其实况,这些资料对我们今天研究明代的土司制提供了重要资料。

    《黄草坝札记》评析

    札记一记录了黄草坝的集市情况、天气状况——“终日雨涔涔(雨水不断地往下流)也。”八月二十八日这天黄草坝赶马场,赶集的人多。用于贸易的商品单一,出售最多的是黄蜡和细笋。徐霞客借宿在旅店里,一整天出不了门,于是煨笋煮肉,坐等雨停和写作《黄草坝札记》。

    札记二反映普安十二营(辖今盘州市、黔西南州大部)长官司下属3个营的特点,互作比较。其原文记述:“黄草坝土司姓黄,加都司头衔。”是普安州十二营长官司的下属。十二营长官司以归顺营排列第一,但缴纳钱赋的数量则首推黄草坝营,土地的广阔则首推步雄(今写作“布雄”)营。

    札记三介绍明末黄草坝四至及云南省、贵州省地界,列举黄草坝建县条件,提出在黄草坝可以建立一个县。分析黄草坝长久没有设县的原因,乃是因为当地土司担心自己的权力被剥夺,州官担心自己的利益被分走,所以没有谁愿意举办这事。

    札记四记录安隆土司领地。天启(1621—1627)初年,安隆土司族人内讧,安隆土司被族人所杀,其辖地所属,为今安龙县、兴义市、册亨县交界的边缘地方,被广西泗城州代管。后大半领地又被广南府(治所在今云南省广南县)凭借武力夺取,造成安隆土司领地交通断绝。

    札记五内容繁复,考察并记录南北盘江汇流处、南盘江下游与右江的关系,以及水道流经的地域。记录河流流域范围内土司兴亡、府夺土司领地、州夺府地等复杂情况,详记并条分缕析,反映了明末动乱的社会现实。

    札记五首先考察云南省进入广西省(明末广西称“省”)有三条路。第二个内容是南北盘江流经之地的府、州、哨设置情况,重点记录府、州的土司各自为阵、蚕食吞并情况;部分地段“盗匪”猖獗、占山为王,阻断商旅往来。第三个内容是反映人们不能来往和途经这些边地,要绕开这些地区赶路,多走一个省。从札记中可窥见明末中央王朝内政混乱,内忧外患,对一些地方的治理已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治理混乱,人民生产生活、出行等均告艰难,大明王朝已显露出日薄西山的末世景象。政府派去的流官不敢进入这些地区,商人旅客也没有谁愿意从这三条路走。

    徐霞客痛愤地方土司的危害,在《黄草坝札记》中作了充分反映。他在札记中提到了“交彝为乱”。他在途经桂西南一带时,正值交彝入侵时期,在游记其他篇章中详记了天启七年(1627)交彝入侵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市一带)的情况,崇祯七年(1634),交彝入侵龙英事件,以及崇祯十年(1637)当徐霞客道经下雷时又正值交彝的侵扰,当时他看到土司与外彝(“外彝”即外夷,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勾结而互相攻杀,非常愤慨,并感叹说:“中国诸土司,不畏国宪,而取重外彝,渐其可长乎!”因而他主张应以“并力创御为上着。”

    在崇祯年间,明王朝已面临着崩溃的前夕,一方面农民起义军进占中原,满洲崛起于东北,在西南地区又有交彝的侵扰,贵州境内有水西安邦彦的变乱,云南境内又有普名胜的扰乱。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四月途经贵州中部,当时安氏变乱虽已平定,但变乱后的残破景象在游记中多有记述。此外,他对明初建文帝遁迹西南的史迹,以及沐英出征云南的白石江之战的情况,以及明中叶王骥出征滇西之战的情况,都经过实地考察,提供具体的地理情况,可为我们研究历史地理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札记六核实黄草坝附近安笼所(今安龙县地)、新城所(今兴仁市地域)所处位置和边界接壤情况,还就“笼”“隆”两字的命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黄草坝、安笼所、新城所的考察结果为:黄草坝东边一百五十里处是安笼所,再往东是新城所,其南部都和广西省西部的安隆长官司、泗城州接壤。

    札记七对城镇集市的兴衰,通过比较,记述其盛衰情况。他记述黔西(贵州西部)黄草坝的市况,并与罗平州(治今云南省罗平县)、广西府、临安府等作比较。广西府是明朝时设置的府。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设置广西路。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广西府。治所在今云南省泸西县,包括泸西县、师宗县、丘北县、弥勒市等地。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降为广西直隶州。1913年改广西直隶州为广西县。1929年改为泸西县。明朝平定云南以后,于洪武十五年(1382)改元临安路为临安府,府治由通海移迁建水州(今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属云南布政使司。

    札记八记述滇东的县中通海县最兴盛,州中石屏州最兴盛,堡和聚落中宝秀最兴盛,原因都是由于没遭受普名胜的祸害。因为遭受普名胜蹂躏的缘故,江川县最凋零,师宗州最衰败,堡和聚落南庄最凄惨。各地土司纷争,边疆少数民族受害最深。徐霞客在此节札记中记述了黄草坝及其附近土司纷争、攻伐的情况。步雄(布雄)龙土司、侬土司互相取代的斗争,黄草坝被龙土司、沙土司互相争夺,沙氏是步雄龙氏的岳父。安隆土司的岑氏、侬氏纷争。岑氏在广西省泗城州,侬氏在广南府(府城在今云南省广南县)。如今广南府势力强大,安隆长官司的领地,被侬氏占领了十分之八九。他感叹道:土司糜烂人民,是土司的本性,而且扰乱朝廷的边疆。各部彝人遭受土司蹂躏糟蹋的痛苦,真是令人痛心疾首。他们被土司权势所迫,连生死权利也被土司主宰。

    札记九对比云南、贵州两省山岭的险峻程度,洞察幽微,结论精辟。有关兴义的记述中说,一路上所渡过的溪水之险,则没有一处比得上江底寨(属步雄营,今写作“布雄”),那里悬崖峭壁高插九重天,峡谷沟壑嵌进九层地,盘江上的朋圃(明代又作彭堡、渊普,即今朋普,在弥勒市南境)渡口,都赶不上。

    在札记十中,徐霞客综合自己穿梭考察的结果,比较了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山水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地区差异,结论精准,至今仍为定论。现实录译文如下:广西省西部的山,有的完全是石峰,有的是土石相间,各自分开排列、单独挺立,不互相混杂。云南省的山,都是层层环绕的土峰,其中有石峰点缀的,也不到十分之一二,所以山中有很多环洼。贵州省的山,则介于二者之间,唯独以陡峭、高耸见奇。云南省的山土多,所以经常塌落下来堵塞溪流,形成湖泊,而且溪流大多浑浊,只有抚仙湖最清。广西省的山只有石头,所以有很多从洞穴穿流出来的河流,而且河水全都清澈见底。而贵州省河流的清浊也介于二者之间。

    (本文引用了一些专家的徐霞客研究成果,特此说明并致谢)

(《徐霞客与兴义》由黔西南日报社与中国黔西南网为您提供阅读权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黔西南日报社将保留最终的诉讼权利;书面授权后,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版权联系电话:0859-3112624)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晏金国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