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故事

徽州茶人小传:汪 藻

发布时间:2021-08-31 10:50:39

  汪藻(1079—1154),字彦章,号浮溪,徽州婺源人。汪藻是崇宁二年进士,历任校书著作佐郎、太常寺卿、兵部侍郎兼侍讲、翰林学士等;凡御书、诏令多出其手,如《陈起宗直徽猷阁都大提举川陕路茶马制》等;后人将其作品编篡成《浮溪集》三十二卷。

  汪藻一生嗜茶,且精于茶事。他说自己是“惜无斗酒酬,水厄空尝茶。”自嘲是“水厄”,实际是指嗜茶。以致他在招待客人时,也是“煮茗聊饷君,未须嫌水厄。”当然,还有“茶果话畴昔”。汪藻的茶诗,也反映了宋时的茶俗,为研究宋代茶事提供了许多可作参考的资料。如“甘寒饮天下,瓶盎走膏乳;儿嬉供茗事,云散入江渚。”不仅对“茶乳”有细致的描绘,也有饮茶器具的瓶、盎;同时还点出了品饮的膏茶。而古徽州的膏茶就有新安含膏、先春含膏茶。

  人生当如茶,清廉胜浮华。当茶文化初见端倪时,就为有眼光的政治家所赏识,并提出了“以茶养廉”的理念,而汪藻则是践行了茶人所倡导的“清、和、俭、廉、美”的高雅精神。茶、本来是极普通的一种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资料,然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却被赋予了多层面的极其深刻的内涵;而其中最古远,也是最广泛的意义就在于它作为一种“清廉”的象征。汪藻为官30年,显赫荣达,却是“无屋庐以居”;可见其清贫廉洁。想来,清茶一杯,确是可以敛去奢华的雅好。

  离乡经年的汪藻,在诗中称自己“往年我作新安民,”“那知漂泊千里余”?所以他也写下了常恋故土,怀念亲朋的诗文;然却是保留着“清真简淡乃天性,文章政事犹其余”的性情……。汪藻《徽州班春古岩寺呈诸僚友》诗“泉甘与茶宜,就挹岩下清”就颇有意境;清甘的泉水与茶相宜,而在品饮时,还可以欣赏清幽风雅的景观;这种自然环境与平和心境以及茶味的淡然相契合,唇齿间的余味是可以引领茶人脱离俗尘的喧嚣,悠然与山水之间,惬意、平和……。所以,汪藻在《次韵洪驹父集东山》诗中就有“竹间挥尘风相及,松下烹茶手自分”的情致;而这种品茶的体会,在今天看来是很难感觉与领悟的。

  浙江顾渚是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顾渚茶区,至今仍保存有完好的三组唐、宋摩崖石刻,这些都是唐代茶文化底蕴深厚的重要证据。而汪藻因慕顾渚名声,远来访迹、品茗并留下了珍贵的茶事石刻。而汪藻的这段茶事佳话,自然也值得茶人阅览。“龙图阁直学士前知湖州□□汪藻新知无为军括苍鲍迁祖知长兴县安肃张琮前歙县丞汝阴孟处义前监南岳吴兴刘唐稽绍兴戊午中春来游右承任郎汪悟汪恪从行□□徐□刻字□明□□□□。”石刻在巨石上,为七行八分隶书,字径二寸许。可谓是清秀古雅,意态欣然。时间是南宋绍兴八年仲春,汪藻与属僚鲍延祖、孟处义及子悟、恪等同行……。汪藻所留下的题刻,不仅是顾渚茶文化的瑰宝,也是研究宋代茶史的重要证据;而题刻中的“无为军”(卖茶场)等内容,也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可以说,这是一个茶人为中国茶文化所作的贡献或遗产;所以,汪藻的茶事墨迹不仅是流韵千古,也永远驻留在天下爱茶人的心中……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郑毅(黄山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