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苏浙与徽州的一次文艺盛会

发布时间:2021-09-18 11:03:57
  □ 歙县 邵宝振

  历史上,徽州与苏浙之地联系十分紧密,徽州人沿新安江源源而下,去苏浙之地图谋发展,苏浙之文人雅士溯江而上,来徽州访山问古。清代的张潮(1650—1707年,字山来,号心斋,歙县柔岭下人,著名的文学家、刻书家)在《洪愫庵玉图歙问序》一文有这样的记述:“王弇州先生来游黄山时,三吴两浙诸宾客,从游者百余人,大都各擅一技,世鲜有能敌之者,欲以傲于吾歙。邑中汪南溟先生闻其至,以黄山主人自任,僦名园数处,俾吴来者,各各散处其中,每一客必一二主人为馆伴。主悉邑人,不外求而足。大约各称其伎,以书家敌书家,以画家敌画家,以至琴、弈、篆刻、堪舆、星相、投壶、蹴鞠、剑槊、歌吹之属无不备。与之谈,则酬酢纷纷,如黄河之水,注而不竭。与之角技,宾时或屈于主。弇州大称赏而去。”

  “三吴两浙”,三吴即今苏州、镇江、湖州一带,两浙即今浙江。此次苏浙旅行团的团长为王世贞(1526-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王世贞是明代的文坛盟主、史学巨匠,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仓王氏家族。王世贞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等相唱和,史称“后七子”。王世贞是吴门地区杰出的书画鉴藏家,他与众多的文人书画家都有很深的交游。清代著名学者陈田称赞他说:“弇州负沉博一世之才,下笔千言,波谲云诡,而又尚论古人,博综掌故,下逮书、画、词、曲、博、弈之属,无所不通;硕望大年,主持海内风雅之柄者四十余年,吁云盛矣!”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艺造诣的领袖人物振臂一呼,无不从者如云。此次旅行团人数达到一百余人,可能是史书记载苏浙与徽州文化交流规模较大的一次文艺盛会。

  而徽州接待方的总负责人是汪道昆(1526—1593年,字伯玉,号南溟、太函。歙县西溪南松明山人,明代文学家),汪道昆文武兼通,工诗文,是新安文坛的领袖。著有《太函集》120卷,其中收文106卷,诗14卷。他精通音律,在戏曲创作方面有较高水准,所制杂剧清新俊逸、诙谐多姿,影响很大,传世者的有五种:《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另著有《北虏纪略》1卷、《数钱叶谱》1卷等。汪道昆兴趣广泛,广交良友,这样的人物堪与王世贞媲美,时以“汪王”并称。且汪道昆与王世贞私交较深,所以,有朋自远方来,能不尽地主之谊吗?

  西溪南为富庶之地,多富商大贾,明代,建有多处的私家园林,如吴天行的果园,还有曲水园、野径园等,时有“十大名园”之称。附近的潜口村还有汪右湘的水香园等。这些名园皆经名人设计,其中假山花荫,曲水亭榭,尽得雅趣。汪道昆租赁名园,将一百余人安置其中,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文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具体的园林名字,但据笔者推测,应是以西溪南和附近的村落为主。吃住没有问题,那就是陪客了。王世贞率领的团队绝非等闲之辈,个个身怀高技,且称雄于苏浙之地,鲜有敌手。

  王世贞此番徽州之行,想必还有炫耀的意味。汪道昆还真不含糊,每一位客人都安排一至二名徽州本地人作陪,而且以书法家陪书法家,画家陪画家,此外金石篆刻、器乐弹奏、棋盘对弈、射壶踢球、武术表演、戏曲表演以及天文地理等各类专门人才,都一一对应。在推杯换盏之间,唇来舌往,谈古论今,犹如滔滔的江水,不绝于耳。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醉卧花荫又何妨!双方开展技艺角逐,均互有胜负。明清时期三吴两浙文化十分繁荣,名人辈出。这样一个超百人的文化旅游团队在徽州算是遇上了对手。这可能是王世贞始料不及的,好在王世贞并不是那种心胸狭窄的小人,“大称赏而去”。客人高兴,主人当然更高兴了。

  明代中叶以后,徽州文化十分繁荣,是中国东南文化的中心之一,明弘治《徽州府志》称徽州为“东南邹鲁”。其时百艺兴盛,名家辈出。如新安画派,明代的丁瓒、程嘉燧、李永昌等画家,崇尚“米倪”之风,枯笔皴擦、简淡深厚,为新安画派的先驱。继之而起者有明末清初的渐江、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的“新安四家”(也称“海阳四家”),他们师法自然,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明代中后期兴起的徽派篆刻,出现了以何震、苏宣、朱简、汪关为代表的篆刻名家,讲究用笔运刀,刀随意动,章法整齐活泼。明代中叶兴起的徽派版画,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明代徽籍著名画家丁云鹏、吴羽、郑重、汪耕、雪庄等,都曾为版刻绘画。明代,歙县虬村黄姓、仇姓刻工人才辈出,从明正统至清道光间,黄姓刻工达400余人,黄铤、黄钫、黄鏻等名刻工,刻画的图书达240余部。徽州艺人在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即徽剧。大大小小的戏班子活跃于徽州的城镇乡村。其它的文艺活动在庙会、灯会等集会中各呈风采。雄厚的财力,浓郁的文化气息,造就了大批的文艺人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汪道昆才得以从容应付。

  王世贞在游览黄山之后,一定还游览了徽州其它的景点,可惜史料没有记载。但王世贞作有一首《登太白楼》诗,可作明证。诗文如下:“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