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研究

与黄山有关的几件乾隆宫藏珍品

发布时间:2021-08-31 10:48:36

  □屯溪 陈 政

  近期,笔者对清乾隆皇帝《御制诗集》中有关黄山的诗进行了检索和整理 ⑴。乾隆帝嗜诗成癖,堪为中国古代皇帝之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做过统计:乾隆《御制诗集》三百七十二卷,编年为次。已刻者凡四集,统合三万三千九百五十余首。甲辰(乾隆四十九年1784)以后未刊刻者尚不知其数。加在一块,据说超过了《全唐诗》的总和。经过初步梳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集》中涉及乾隆从未到过的黄山和徽州的诗有数十首。而也许正是因为从未亲临,总是让他憧憬向往,反而为其提供了遐想的空间,他有关黄山的诗也更蕴涵着一份山水情怀,富有艺术想象力。通过对这些诗的初步解读,我们了解到了曾经鲜为人知的乾隆皇帝与处于东南之僻的黄山之间有着一种深深的情结。同时,还由此发现了几件与黄山关系密切的宫藏文物珍品。这些当年藏于大内深宫的文物珍品,有的曾经在拍场现身并以高价成交,有的则已是难觅其踪。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曾经为乾隆皇帝所珍爱而吟诗咏赞。现根据笔者在整理乾隆《御制诗集》中的有关黄山诗歌之所见,结合掌握的一些资料,分别介绍如下——

  乾隆御题《黄山三十六峰图册》

  乾隆关于黄山的诗,见于著录最早、也是最典型的,是《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二收录的《题慎郡王黄山三十六峰图》,这组诗是乾隆皇帝为慎郡王允禧所作的《黄山三十六峰图》亲笔御题,一峰一图配一诗,36首五言诗,依序为浮丘、飞龙、叠嶂、芙蓉、天都、松林、翠微、紫石、掷钵、圣泉、仙都、轩辕、九龙、棋石、紫云、青鸾、上升、云际、桃花、炼丹、云外、望仙、清潭、石门、云门、容成、石柱、狮子、丹霞、石人、仙人、布水、石床、采石、朱砂、莲花。与《黄山志》所载对照,除“钵盂峰”为“掷钵”峰外,其它峰名皆一致。诗中表达了乾隆对黄山的赞誉和向往,如《浮丘》:“洞天三十六,黄山峰占足。第一数浮丘,芙蓉四时绿。”《天都》:“天都九百仞,巍然切太虚。我虽未升巅,仙侣原可呼。”从诗句可以看出乾隆对黄山掌故的熟悉,如《紫云》:“延缘柏木源,攀陟紫云峰。尚忆温伯雪,青莲此处逢。”用的是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的诗典,李白诗句为:“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而《上升》:“阮公昔得道,白日此上升。至今溪涧畔,空闻仙乐声。”用的又是阮公在此修行得道飞升的典故。上升峰其形如锥,每当云雾簇拥时,远远望去,浮浮沉沉,似有冉冉上升之势,故名。旧传有阮公在此修炼成仙、升天而去,所以又名“阮公峰”。峰下还有阮公岩、阮公源等。又《石柱》:“撑霄何岦岌,千秋镇古歙。因会为学方,所贵矫然立。”则点出了黄山乃古歙徽州之镇山 ⑵。

  《黄山三十六峰图》的作者爱新觉罗·允禧,是乾隆帝(1711-1799)的叔叔,即康熙帝(1654-1722)的二十一子,雍正帝(1678—1735)的异母弟弟。

  允禧,字谦斋,号紫琼道人、垢庵、春浮居士等,他出生于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正月十一日,故又自镌印曰辛卯人,母亲是当时仅为庶妃的汉族女子陈氏。允禧历封固山贝子、多罗贝勒、多罗慎郡王,乾隆四年(1739),发生了允禄、弘皙案,以此二人为首的一批王公贵族由于非议新政,或被削爵,或被圈禁,虽然允禧未在其中,但在乾隆帝决心由此根除宗亲干政的态度下,允禧也只能空怀一身的抱负与才干,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诗文、书画当中。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二十一日允禧卒,享年仅48岁,谥曰靖。

  乾隆帝弘历与允禧之间感情很好。虽为叔侄,允禧仅仅比弘历年长八个月,他是康熙晚年诸多幼子中的佼佼者,文武双全,能诗、擅书,且体格矫健,9岁就跟随父皇康熙塞外射猎。康熙六十一年(1722)春,12岁的弘历颖慧俊秀又娴熟经书,赢得祖父康熙帝的宠爱,命将其养育宫中,从此随侍在祖父身边。弘历与允禧的交往也由此开始。由于二人年龄相仿,又皆聪慧多才,故一见如故。及雍正继位后,允禧总是利用入觐的机会,与弘历“把握深谈,大有水乳之和”。而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两人又在书画的鉴赏活动中找到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弘历曾称赞允禧“胸中早贮千年史,笔下能生万汇春”,屡次与允禧唱和并向他索要画作。因此,宫廷所藏的、尤其是乾隆继位前收藏的允禧书画,很多是以这种方式进入乾隆的庋藏的。乾隆二十三年(1758),允禧逝世时,悲伤的乾隆帝作《二十一叔父慎郡王挽辞十韵》挽之:“同庚亦契韵,年少久相随。膝下陪闻礼,床前领弄饴。后来虽各学,时复有联词。及我亲机政,惟王合表仪。嘉言闻进牍,硕画见司旗。闲趣兼工画,清辞独剩诗。晚年务置醴,双鬓早添丝。都为一儿弃,遂教百事隳。未能规子夏,因与继孙枝。叔辈晨星在,顾瞻宁弗悲。”⑶诗中回顾了同庚而契合的叔侄俩共同成长的经历。由诗中夹注可知,允禧早年失去独子而无嗣,因悲伤过度而早生华发。去世时,乾隆“因命皇六子出嗣祀事”。可见两人感情至深。

  这件见证乾隆与允禧侄叔和君臣之间感情的艺术珍品,曾经于2005年现身拍场。这年的5月14日上午,中国嘉德2005春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9时许,这套以人民币30万元起拍的《黄山三十六峰图册》,经过一番热烈追逐,以660万元的价格落槌,其成交价位居此次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之首。通过拍卖图册介绍我们得知,这是一套尺寸为7.5×10.3厘米的36开袖珍册页,每幅画上正是乾隆的御笔题诗,装潢考究,色色精美,可见得当年乾隆帝的珍爱,是难得一见的宫藏珍品。

  见过这套《黄山三十六峰图册》真迹的故宫博物院书画专家杨丹霞,对该图册的评价为“殊佳”:首先,其形制玲珑别致。每开纵7.5厘米、横5厘米,对开题跋尺寸与此相同。纸质洁白坚密,这样的袖珍式书画,最受乾隆帝喜爱,也是当时宫中最常见的案头玩物。其次,其装潢精美繁复,无论是装裱格式,还是夹板锦的用料以及内衬的明黄色蜡笺,都与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御笔《万绪就理图》册完全一致。夹板锦是专门用于书画装裱的驼色方棋朵花锦,题签纸亦为宫中常用于写经的瓷青纸,乌黑闪亮,纸上手绘金丝格栏并以金粉和胶书写图名。因此,此物完好地保留了当时宫廷的原装潢。其三,其诗画结合,相得益彰。允禧画对开俱有乾隆帝弘历行书题诗,且每页均钤乾隆文房印。各印文意多与画意相承合,镌制精工 ⑷。

  此册为设色纸本,每开均有允禧自书图名。事实上,作为皇子的允禧一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京城度过的。和乾隆一样,他也没有真正到过黄山,所以他的这套黄山图,并非写生作品,而是凭借前人诗文的叙述,图画自己想象中的黄山。

  据杨丹霞研究,允禧是康乾时期绘画创作较丰的宗室贵族之一,但传世的作品并不多见,故宫现藏15件(包括与他人合作作品),清代、民国的书画著录,其作品的传世量也十分有限。皇家《石渠宝笈》著录其画作20余件,《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录》著录11件,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著录3件,葛金烺《爱日吟庐书画录》著录2件,陶樑《红豆树馆书画记》、陈夔麟《宝迂阁书画录》各著录1件之外,很难寻觅到其他的线索,可见其作品的流传范围十分狭窄。况且,由于朝代更迭和作品易手,这些著录难免有重合、不实之处,因此,真正能够确认的真迹甚至精品可谓吉光片羽。而这套由乾隆御笔题诗的《黄山三十六峰图》很长时间鲜为人知,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杨丹霞介绍,允禧的传世作品大致有两种风貌,一是供奉御览的“臣”字款书画,一是自由的个人创作。此套《黄山三十六峰图》册属于前者。故宫所藏允禧作品亦多为前一种情形,画上均书“臣”字款。其规格大多是小幅的手卷和册页,有的册页也和此套《黄山三十六峰图》册一样是微型的,纵横多在10厘米上下,其用途是供皇帝“万几余暇”时把玩清赏,另有少量的立轴反倒是巨制,则是为宫中或御苑张挂陈设而应命绘制的。以上两种作品,画幅上均无创作年份,都是简单的单行楷书款,字体工谨细小,紧贴画心一侧边缘书写,所用印章也以“臣”、“允禧”或“恭画”等为主。

  允禧的山水画,时人评其“尤长山水,林壑森秀,笔墨整暇,以宋元之骨气,运世贤之风采,虽半千、石谷、黄鼎辈亦不能擅美于前”。其山水画近师王原祁、王翚,远溯至黄公望、王蒙,他的绘画大致有两种面貌,即摹仿王原祁(麓台)运用干笔皴擦的风格和用笔秀润仿王翚(石谷)晚年的风格。而此册中这两种画风均有体现。仿麓台者,勾勒处,笔锋若透纸背,骨干坚凝;皴擦处多用干笔,然后以墨、色晕之,厚而有神。仿石谷者,笔纤细者而气势恢弘,缜密者不乏意境寥廓,浑厚中见孤峭,苍莽中寓娟妍。其山水间之点景楼台、亭阁、人物,虽小如豆芥,但规矩严整,变化层出,于方寸间构思精微,技巧娴熟,洵为大观。

  关于这套图册创作的时间,可以从乾隆《御题诗集》考知。前面说过,《题慎郡王黄山三十六峰图诗》,见著于乾隆《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二。由于御制诗的编排是以创作年、月为序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九至三十六,皆为乾隆帝于丙寅年间所作诗歌,各诗按创作的月、日顺序编排。其中《题慎郡王黄山三十六峰图》编在“闻新蝉”和“午日侍皇太后宴”二诗之后,在“汤泉荷花”和“泛月(时仲夏上浣)”二诗之前。因此可以断定,乾隆题写此册的时间,应为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五月端五到十五日之间,地点是在圆明园。由此也可推知,允禧此册的创作完成及进献皇帝的时间,至迟应在是年五月端午乾隆在圆明园奉太后观龙舟竞渡和筵宴之时。这一年,允禧与乾隆均为36岁。

  我们从《闻新蝉》和《午日侍皇太后宴》诗中可以了解到,这个初夏时节,乾隆帝由于陆续接到各地“自闰三月、四月以来,屡次降雨,四野霑足”的禀报,彻底摆脱了乾隆九年和十年春夏因为干旱无雨而焦虑不安的阴霾,重又恢复了侍母宴赏游乐的情致。正是在这种愉悦的情绪里,乾隆收到了二十一叔允禧进献的《黄山三十六峰图》册,因此,他将这种轻松和欢愉的心情倾入在御题诗中。36首诗,开篇即赞曰:“洞天三十六,黄山峰占足。”虽然乾隆帝从未登临过黄山,但他驰骋自己的想象,将历史的记载和前人的传说以及允禧作品中所表现的美景,巧妙地融合,其诗用典与抒情结合,不事雕琢,朴素自然,洋洋洒洒数百言,充分体现了乾隆嗜诗成癖的个性。

  (上)

  注释:

  ⑴参见笔者《我虽未升巅仙侣原可呼——乾隆御制诗里的黄山缘》,载《新安》2012年第二辑。

  ⑵《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二,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下同)

  ⑶《御制诗二集》卷七十八

  ⑷杨丹霞:《胸中早贮千年史 笔下能生万汇春——允禧〈黄山三十六峰图〉》,《收藏家》2005年第07期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黄山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