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艺术投资

徽州民歌初论

发布时间:2021-07-27 09:44:59

□歙县  凌声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独特的音乐艺术语言类别,是各民族地区独特文化的一种传形。民歌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民歌的传承,发挥了地域文化特色的延伸,这种独特的口头文化充实着当地民族文化的精神纽带。多姿多彩的徽州民歌亦如此。

  徽州民歌有反映徽商创业、生产、读书、徽州女人命运、婚丧、民俗、忠孝、佛教等歌谣,徽州民歌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风俗、童谣、歌舞等。人们从这些优美、抒情、快乐、激情、凄切,具有浓郁徽韵口口相传的民歌中,真切地感受到徽州的习俗风貌和品位情操,感受到远古渐进的立体形徽州。徽州民歌从遥远的古代起就有大量风格各异的原生态民歌,它是世代劳动人民在生存习俗中一种心声情感的抒发,它是通过歌声来传播传承演唱者的想象激发:徽州民歌是徽州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授的民间口头艺术,它反映了老徽州人民喜、怒、哀、乐、实、和、闯、拼等思想感情,是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宝库中独具徽韵特色的歌唱艺术结晶。

  《卖花线》是一首徽商们刚起步创业时的叫卖民歌,《磨米磨麦》是一首潜移默化教育下一代从小就要读书的小儿催眠曲,《十绣鞋》流传在民间影响比较广,是徽州女人借绣花的方式唱出对外出创业家人的思念,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原生态民歌,徽州还有很多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徽州原生态民歌民谣:如《牛歌》、《探妹》、《螃蟹歌》、《灯笼红》、《小菜花》、《春耕忙》、《搬运号子》、《拉锯谣》、《拜年乐》、《抬新娘》、《徽墨歌》、《好吃鬼》、《月亮咪咪笑》等数百首。

  每首徽州民歌都有她的时代背景、环境和深意。随着社会的进化,有些原生态民歌在保留原汁原味的曲韵中,去其糟粕、编曲整理融入了新词,地域特征依然非常明显,如徽州民歌《小石桥》就是一首新填词改编后的屯溪民歌,特点鲜明、曲调优美,保留了徽剧昆腔的韵味;歙县民歌《十二月花》、《徽墨歌》、《猜谜对歌》,绩溪民歌《四季歌》、《农家叹农家赞》改编整理后仍然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和鲜明的徽韵特色。

  民歌是一个民族感情与习俗的表达,民歌民谣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哼唱民歌民谣是一种最大的精神享受,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徽州民歌优美抒情、细腻委婉、热情奔放、诙谐风趣、妙趣横生,高度集中地展示了徽州人的民俗特征、人文自然景观和徽州人的精神世界,徽州民歌这颗包罗万象的明珠伴随着历史,沧海桑田,在各朝代的演进中展示着她独特的魅力。

  徽州民歌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口传心授,她代代相传,她扎根在民间土壤,她带着泥土的芳香。徽州民歌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抢救、保护。我市徽州民歌传承人操明花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多年来她演唱的《十二月花》、《小石桥》、《徽墨歌》、《牛歌》、《十绣鞋》、《四季探妹》等一大批徽州民歌曾在安徽省、市、县电台屡屡播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操明花不仅将徽州民歌义务传习到了黄山市大、中、小学校,而且将徽州民歌唱进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199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专访操明花的音乐专题中用43种语言向海内外连续72小时滚动播出了徽州民歌;1997年由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安徽、徽州民歌《云海歌仙黄山情——民歌演唱家操明花专辑》;操明花还把徽州民歌唱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唱响在山西、湖北、四川等卫视;2011年操明花演唱的徽州原生态民歌(哈哈腔)《十绣鞋》在首届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展演中荣获“铜奖——山花奖”。

  徽州民歌这颗明珠放射出了璀璨夺目的光芒。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