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说,名字是称谓人的符号。古代徽州人对取名字却十分看重,一个人一生至少有三个以上名字,其风气一直延续至近代。
乳名:出生时由父母所取,有些乳名只是寄托父母的祝愿。如“来富”、“来贵”、“百寿”、“连发”等。更多的则是男女不顺之家,故意为孩子取个贱名,以防神鬼注意而勾去魂魄。如“苦瘪”、“贱坯”、“讨饭种”等。或男取女名:“麻 ”、“讨饭 ”、“买女”、“妮仂”。或取动物名:“小猫”、“来狗”、“春 ”、“老猪”等。有的干脆以物命名,如:“铜壶”、“铜罐”、“铜瓢”、“木盔”……
补名:经算命先生掐算,孩子命相中“金木水火土”五行残缺,即将五行字或五行边傍字取入名字,称作“补名”。如:“金生”、“银来”、“水根”、“松林”、“水开”、“发洪”、“火荣”、“灶火”、“有土”、“春坡”等等。
寄名:亦是为了防止子孙夭折所采取的又一种措施,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寄名于佛,最多的是寄名给观世音,名字多带“观”字。如“观法”、“观启”、“观济”、“观照”等。有的则寄名于佛庙,请住持长老取寄法名,如“性存”“性讷”等。二是寄于子孙繁盛之家,送礼认干父母。请干爷取一个与干兄弟名字关联的寄名,表示孩子是别人的子孙,神鬼休要乱拘,谓之借福禳灾。
谱名:即记载入族谱及镌刻在灵牌上、坟面上的名字,多为族中长老依据宗祠拟定的“轮祚排行字”所取,俗亦称“排行名”。所谓“轮祚排行字”,就是选一些字,组成若干祝赞勉励类词句,供全族取名,同一辈的人取同一个字作名之首字,以“辨世次、序昭穆”。换言之,只要一看谱名,就知其人在宗族中属什么“辈分”,是多少世的子孙。即便乔居他乡一百多年者,辈分世次也是一目了然。因此,民间又称排行字为“观辈”。近年,一些寻根问祖者便是籍世代流传之排行字寻到了根。谱名,除“辨世次,序昭穆”,还“明尊卑”。就是说,在宗族里,不是以长幼定尊卑,而是以辈分称上下,即便八十岁老翁也要称比他大一二辈的三岁孩童为叔、为公。
轮祚排行字,宗祠、支祠都可以编拟,这就使得不仅各姓氏宗祠排行字不同,就是同一姓氏各支派间也各异。“新安柯氏”歙县大谷运、湖驾、绩溪县瑞川三支派,自39世始合编用轮祚排行字云:“伯仲开昌运,同延世泽宏,孝思多瑞应,敦本定安荣,尚志邦之彦,传经学自崇,盛时期建树,纪载仰鸿名。”柯庆施的祖祠—歙县竹溪支派则用:“尚友敦伦,以昭祖德,继恩崇本,乃振家声。”歙县蓝田叶氏上、中门派清中叶始用:“启兆正光本,开元大显宗,五伦敦化理,百代永昌荣”。下门派却因某代祖先与金姓有渊源,而采用金木水火土边傍字,按五行相生原理组排行字,据其后裔提供的十五个字云:“镀汝枝焕培、钟滋懋荣坚、锦泽森灿城”。有些宗祠则使用祠堂显柱上的楹联,如上述柯氏竹溪派排行字。又如歙县汪满田“雍睦堂”自19世始使用的祠堂联排行字:“大启芳徽,在笃伦常昭祖训;高怀善庆,惟敦道义绍家修”。
用排行字取名,我国汉晋时代即有,赵翼《二十四史札记》就有例证。但是《新安柯氏宗谱》编者,绩溪名士胡祥木则认为,汉晋时代用排行字命名,只限于士大夫,民间普遍使用排行字命名,则在朱洪武以后。“洪武中,高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令各拟二十字。”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接触到的宗谱,并非所有人都以排行名字入谱。这是因为,有些人虽取了谱名,种种缘故,行世的却是别的名字,去世时谱名湮忘,只得录入行世之名,这恐怕是宗法制度的一大疏漏罢。
学名:亦称“官名”,多为破蒙先生所取,或蒙童入学时由蒙馆先生所取,因而民间往往俗称为“学堂名”。在古徽州,有许多是将谱名当作学名使用者。学名的特点是有名、有字,名是字的基础,字是名的引申。字,因而往往被称作“表字”。如“国鹏”,字“飞则”,乃大鹏当“飞”也。“明照”,字“耀之”,既然明灯高照,自然“耀之”四方。还有的出于某种因素,在名与字后加讳名、别字者。如歙县蓝田村北宋状元“叶椿,字元茂,讳祖洽,别字永年”。旧时,“椿”、“萱”作父母的代称,“椿”在“萱”前,为首而得元,椿叶繁盛而为“茂”。为何还要加“讳名”?《公羊传·闵公元年》这样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椿”既代父称,本不该取入儿子名字,可这名字是祖父所取,自当依从。但为避讳,遂又取了讳名,等于作一解释。加别字“永年”,则又是祖泽滋润的引申。
此外,尚有成年后自己取的画号、艺号、自号等等。
古代徽州人,看重取名字,除了文风昌盛外,窃以为,与经历了元朝统治者不准汉民取表意性文字名字的歧视不无关系。《新安柯氏宗谱》“杂记”转引俞樾《春在堂随笔》载德清县蔡氏家谱,记有前辈书小字一行云:“元制,凡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令以行第称。”以行第称,就是以数字命名,笔者所涉及的宗谱都证明了这一事实。有以兄弟序列而名者,如:“一”、“二”、“三”,有以父母年齿合制者,如:“四五”、“五八”。四五,父廿三岁,母廿二岁。五八,可能父三十岁,母二十八岁,也可能各为二十岁,因五八得四十也。还有以十、百、千、万组数取名者,如:“十二”、“百一”、“千三”、“万九”等等。而且,不仅元代人如此,包括已故的祖宗上三代名字,均改为数字。元亡后,徽州乃至全国汉民重新获得取名字权,对取名字关切、讲究,自是可以理解的了。
信息来源:徽州区政府网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