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陶行知在徽州(十二)

发布时间:2022-04-12 16:17:08

  □ 林文胜

  十

  两年的时间转眼即逝,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7岁的陶文浚面临毕业。而校长唐进贤因事要回英国,决定停办崇一学堂。今后将何去何从?陶文浚和他的同学都面临人生的抉择。

  离别之际,唐校长将陶文浚叫到书房:“陶,你是一个有志气的人,今后应该有大出息,不应该停止学习回家务农。”

  陶文浚垂着头,眼中盈泪:“我们不想校长走,还想跟校长学。毕业后也可以在学堂当老师。”

  唐校长摇摇头:“陶,不行的,我必须回国一趟,而且不知道什么时间回来。”

  “那我们怎么办?”陶文浚问道。

  唐校长叹息一声:“唉,别人我是不担心的,他们家境都还好,会有办法。陶,我只担心你。”接着又道:“陶,你也该走出去了,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的。顺江而下的杭州是个繁华的地方,那里有所广济医学堂,也是教会办的,是免收学费的。你可以去投考,我相信你是可以考上的。我有朋友在那里,可以写封信给他,他会关照的。”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春日里的一天,风仍是有些凛冽,草木还没有绿意。17岁的陶文浚到祖坟拜过后,背上母亲给他整理的简单行李,与父亲一起,走小路到了休宁万安。出门时,来了几个族人相送,只是母亲哭得要人扶才能站着,那凄惨惹得陶文浚几次要放下包袱不走了。妹妹更是拉着他的衣角不放,泪涟涟直叫“哥哥,哥哥”,直到一个婶婶硬掰开她的手,才蹲在地上哭。要出远门求学,当然要跟外婆舅舅们道别。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多少能凑些盘缠。否则从歙城渔梁坝上船到杭州,比从休宁去坐船,要近得多。在万安住了两日,凑了些盘缠,又联系好船,终于要启程了。

  船埠头在万安一处叫古城岩的山下,挨着水蓝桥。这是一处极美的地方,山上松柏青葱,桥下流水潺潺,两岸杨柳依依,时有水鸟飞起,鸣声清脆悠扬。更有船夫的号子声,远远近近地传来,好一幅优美山水画。然而,此时的陶氏父子却是一对伤心人,虽是日上三竿了,却是一点感觉不到暖意。等着开船的片刻,陶文浚让父亲先回去。长生吭吭地咳着,却不走。“你把大烟戒了,伤身体。”陶文浚说。长生木讷地望着眼前的水,没摇头也没点头。便又静默。终于船要开,长生木桩似不动,只是眼里放出悲壮的光芒,向船尾直射在他儿子的面上。船远去,他仍望着,望到水、山、天合成一张大嘴,隐隐约约地把帆影儿都吞没了,他才慢慢地转身离去。在他刚才站立的一双脚印前,细细的河沙上,竟是一片湿漉,阳光半天也没有晒干这一摊泪水。

  走了,走出徽州了!一个贫苦人家的徽州之子,一个聪慧好学的徽州之子,一个抱负远大的徽州之子,一个立志为中国作出贡献的徽州之子!

  (完)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