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陶行知在徽州(九)

发布时间:2022-03-28 13:34:20

  □ 林文胜

  可建八脚牌坊若无皇上恩准是要杀头的,于是故意拖延不回朝。后来回朝,皇帝责怪他:“不用说四脚牌坊,就是八脚牌坊也造出来了。”许国当即俯身拜谢:“谢主隆恩,臣就是造的八脚牌坊。”皇帝金口,一言九鼎,也就默许了。每当走到这里,陶文浚就要穿上布鞋,把衣服整整齐,仰望石坊片刻,再双手合一鞠躬,然后十分虔诚地从牌楼下穿过。陶文浚觉得,在这位牌楼的主人面前,在这位大学士面前,在这位礼部尚书面前,应该衣着整齐,应该有儒雅之风,应该心存敬畏。

  七

  自主学习是最高效的学习,也是最能激发心志的学习,此时的陶文浚已渐入此境。一日,他听说黄潭源南去十五里远的雄村小南海航埠头,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前清贡生主持曹家学馆,名叫王藻,道德文章极负盛名,于是慕名前去求习经书。

  歙县雄村,濒临新安江畔,有“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的美誉。之所以有名,因为该村聚居曹姓,族人历来尚文重教,仅明清两代,中举者达五十二人,其中一名状元。有“同科五进士,一朝三学政”的美谈。其中曹振镛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曹族建有竹山书院,院内有一处叫桂花厅,家族每中举人栽树一株。曹振镛从小在竹山书院读书时,顽劣不肯用功。姐姐着急,规劝他:“你不读书,将来如何登堂入仕,承继父业?”曹振镛夸下海口:“他日我定为官,且胜吾父。”姐姐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出家千里之外为尼。”曹振镛从此潜心攻读,后一举中榜,并官至军机大臣,权倾朝野。其姐为不食言,坚持要出家,曹振镛苦劝无效,又怕姐姐在千里之外孤苦伶仃,只得借当地俚语“隔河千里远”之意,在雄村河对岸建了一座慈光庵供其姐修行。而曹振镛历任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宰相,在嘉庆皇帝外出时,留守京都处理政务,有“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美誉,可见何其显赫。现在,大清朝虽然走向没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曹家的学馆还是极有规模和名气的。老贡生王藻能够被聘主持学馆,可见很不一般。

  要让王老先生收下陶文浚并不容易。一是他拿的是曹家供奉,教的是曹姓子弟,收外姓人不免招嫌。二是与陶家并无交情,也无有脸面的人引荐,对陶文浚不知根不知底,不想惹事。因此,陶文浚第一次求见时,他就婉拒。陶文浚又执着地相求,他便不再搭理,视而不见。陶文浚仍是坚持,不得入院,便长时间站窗外聆听讲学,并用笔纸速记下先生的讲授内容。日子一久,王老先生着实感动,便找陶文浚详问了情况,很是满意,又与族长商量说情并征得同意,才答应让陶文浚免费伴读。陶文浚惊喜、感激,重重地磕了头,行了拜师礼。从此每隔两三天步行到雄村航埠头,向王老先生问学。

  此时曹家已将书院移到距雄村有两里的航埠头,大约是没有余钱修葺竹山书院的缘故,或是航埠头更加偏僻清静的缘故。从黄潭源抄近路到航埠头要少走两里路,但陶文浚去航埠头总喜欢绕道雄村,可能是因为雄村有桃花坝、竹山书院、桂花厅、文昌阁、宰相府第和数座牌坊的原因,他本能地被厚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所以并不拒多走点路。况且,只要不是非常寒冷,他多是赤着脚走,并不怕磨鞋,打着赤脚走过村中青石板的路更有滋味。一天,天降大雪,陶文浚早早起床,怀揣书本,匆匆赶往航埠头。走到雄村时,见整个村庄在白雪映衬下更显古朴,圣洁而肃穆,他陶醉了,望望书院,摸摸牌坊,又在桃树间流连,等他赶到航埠头,王藻先生正在授课,而教室的门窗都是关闭的。他不敢打扰,于是在门外静听,站了近两个小时。等王先生下课,发现他已经成了雪人。先生哭笑不得,幽默地说:“你有‘程门立雪’之风,可惜我是‘王门’哦!”于是,陶文浚“王门立雪”的故事便传开了,引得大家的唏嘘。

  求学王藻,夯实了陶文浚的经学功底。加上之前所学和几位老师的指导,陶文浚对于国学旧学已是有系统完整的掌握。   (未完待续)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