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陶行知在徽州(六)

发布时间:2022-03-18 15:00:34

□ 林文胜

大家狐疑地望着他,他又抿口酒,说道:“托了以前的一位至交,他现在在镇上很吃香的,给引荐了册书的差事,让我回家收拾行李就去。”

“册书是干什么的?”不懂事的文渼快言快语。

长生不急不慢夹了口菜,缓道:“就是掌管全镇的田赋资料,是要识字书写又好的人才能做的。”说时那神情有些得意。

“我不去。”翠仂脸上虽有喜色,却说出煞风景的话,随即不等别人问,解释道:“家里田地,还有鸡猪,总要人伺候。”

长生急道:“薪水还不错,够一家人开销的。”

翠仂道:“毕竟这里是家,有祖业,你那公事,做一天是一天,做一年是一年。”长生也觉有理,一时想不出话来驳。

“我也不去。”文浚接了母亲的话头说。大家又疑惑地望着他。“我要在方先生馆继续读书的。”

长生却笑起来,“这个不用担心,你外婆想你,急着你去,已经托人跟街上皂夹巷经馆的先生说好了,到那里继续读书。”

陶文浚睁大了眼睛,“经馆?”似乎不明白。

长生耐心仔细解释道:“蒙馆是给幼儿开蒙,学的内容简单。经馆是学《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学了这些,以后才可以考秀才,可以当官当先生。那经馆的先生吴尔宽我是知道的,12岁中的秀才,饱读圣贤书,很有学问的。”

“比方先生还有学问?”文浚有些不服气。

长生笑道:“当然,方先生到18岁才中的秀才。”这一解释,陶文浚再没话说。

辞别方庶咸老先生,进了万安吴尔宽经馆,这一年陶文浚8岁(9虚岁)。

休宁万安镇,隋唐时是歙州府治所在地,经济、文化比较发达。这里的还古书院,与歙县的紫阳书院,并称徽州的两大书院。从万安沿横江而下,可达屯溪隆阜,是清代思想家戴震的故里。逆水而上是白岳,又名齐云山。自明朝以来,这里自由讲学之风盛行,学术研究气氛颇浓,儒学、理学、佛学、道学、经史、词章等,学派林立,互相争鸣。尤以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封建理学,与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戴震、颜元为代表的反理学的斗争为激烈。而这一时期,正值废科举、兴学堂呼声日高之际,并于1902年颁布代表新式学堂的《壬寅学制》。因此,在吴尔宽经馆读书的陶文浚,一方面受到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对经馆实行朱熹“主静”的一套“八股”很反感。有一次,他放学回家,外婆就问他在经馆读书感觉怎样?他发牢骚说:“无聊透顶,半日读书,半日静坐,实为半日当汉儒,半日当文浚,浪费一半时间。”外婆打趣道:“当文浚的功夫也是要练习的。”

经馆不大,有汪鸿熙、方竹如等十二位同学。而陶文浚来后不久,便引人注目。事出有三。

一是总赤着脚板。先生觉得有失儒雅,训斥时问他原因,是否因贫而没鞋。他从兜里掏出鞋说有的。那是为何?他说赤脚走青石板感觉很爽,所以不穿。吴先生是宽厚之人,认为这嗜好虽不雅也是情理之中,便只摇了头,不再追究。然而,实情却是如陶文浚私下对同学所说:“我母亲做一双鞋是很不容易的,穿破了可惜。”

(未完待续)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