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平民
晚清名臣王茂荫一生往来信札很多,可惜传世甚少,历经曾经的“文化大革命”,存世更是寥寥,十不剩一。笔者研究王茂荫40余年,在蒐集资料过程中,检索星散的王茂荫信札数件(与王茂荫往来的信函也有数件),在拙文《王茂荫佚文诠释解读》中,已披露过《遗札》《家书》《致曾国藩》数函,在《王茂荫往来信函五件原文及解读》为题一文中也披露过5件。后又陆续发现数件,今披露诠解于下。
王茂荫致汪畹腴
前奉环章,具承绮饰,浣薇三復,篆竹五中。倾闻镇北水部谈及,欣闻畹腴大人周甲,延釐长庚,介福现寿者,相奉如意,以胪欢唱。善哉,行种菩提而不老,幸逢庆诞,曷罄颂忱。弟迹阻跻,堂情毁介,爵凫趋莫,遂怅匏系。夫京华鹤算方长颀,筹添夫海屋,奉上寿联壹副、高丽真野山参拾枝,聊代桃仪,伏希莞纳。谨修丹柬,恭祝嵩龄,虔请福安,无任庆幸。
愚弟王茂荫顿首
道光二十二年(1842),王茂荫从同乡槐塘人程葆处得知其忘年交歙县西溪人汪畹腴先生六十大寿,遂特意送上寿联一副、高丽真野山参十支,“聊代桃仪”,并写了这封贺寿信札。寿联已无下落,信札原件今存歙县博物馆。据该馆王卫东先生撰文《王茂荫与曾国藩汪畹腴的信札交谊》(刊2019年6月5日《收藏快报》),该信札纸本纵40.50厘米,横34.70厘米,楷体直书。
王茂荫年少汪畹腴十五岁,但两人交谊甚笃,堪称忘年莫逆。王茂荫年轻时科举不顺,举进士入仕为晚,但学问早达,与一些学邃品端但无功名的同学同乡结下很深的友谊,西溪人汪畹腴就是一个。还有歙南璜蔚人胡怀抱(1792—1857年,名可达,字为治,号舜庭、舜琴、睡仙子)、水竹坑人柯钺(?—1864年,字晓荃,号房瞻)等人。他们都是博学无涯、严气正性,有古直彦风之人。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这些诤友对王茂荫刚直不阿性格的形成,深有影响。
王茂荫遵循祖母教诲,入仕之后,严守祖德家风,不图“跻显位、致多金”,不把官爵与金钱看得很重,再加上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不事钻营,故长时间不得擢升。他三十五岁中进士,长时间供职户部,十年之后也就是畹腴六十大寿之年,四十五岁的他仍然官“主事”“行走”的中层干部。
王茂荫致云谷
云谷我兄知己大鉴:
前在馆得奉还章,一切在悉。月初汇信寄到,适值交暑天气,少人走动,不得已,由弟初七晋郡,当取得晋泰昌之升数,彼搭小洋十元,已由炽交代掉。目下兵望,汇款兑现,颇之不易,城中各业全无生意。其西溪南之上,至初十尚未汇到,日昨复由弟到城晤炽甫,当将用场披露。据云此店殷实,彼可相信,且由炽发去邮片催过,谅不多日就要送到。承炽交待垫廿元,即时回舍,尚未交午。当将定规之卅元外,礼两色送到朱宅,并无异言。不过十月要挑担,挑担之时,彼要接六十元,由弟当时决定送洋四十元,留四十元后。
此乃敝乡风俗,不问多寡,总须前接,要选大□□接,总不过十分之二,且亦面陈。尊夫人过,彼亦顾送其饪小节。前承谕及,嘱弟答应,尚无大差别之处。叨在知我,敢以月老自居,愧不可言。近日风望甚重。家乡自前月廿五六,城中迭起恐慌,江西之兵驻在婺源之江湾,深沟高壘,作长远计,芜湖调来之兵,于月之初六始行到境,日内又闻两兵日近。□□□诚恐一败,抢掳而发生,城中富室久□一空,刻下尚未闻如何维持。吾徽空虚,无一抵御,一二绅矜又皆自顾妻孥,不关大计,可鄙之至。饪事已见初三四申报,谅已阅过。日内冗热之极,行动大为不易,弟稍待阴凉,即行进馆。兹因前者府报,来时未写回信,恐日久悬念,故由弟先行禀陈此请。
子怀庚子七月于京华
王茂荫这封手书,见之于知网《王茂荫书法》。收信人“云谷”,可能是王茂荫亲眷或同乡中的茶商,具体身份生平待考。手书所言“郡”,当指设在歙县城的徽州府。“泰昌”,为设在徽州府内的“泰昌”茶庄,系歙县昌溪吴氏开设。手书所言“弟”,可能是指王茂荫大弟弟王茂兰,当时王家开在北通州的茶叶店“森盛茶庄”由王茂兰经管。手书落款“庚子”当属咸丰庚申(1860)之误(按如果断为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则手书中的“炽甫”没有出生。吴炽甫生于道光二十七丁未(1847),卒于民国十八年(1929);如果断为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则王茂荫已不在人世)。
王茂荫请求开缺养病是在咸丰八年至十一年(1858—1861)。此信札出自王茂荫之手,无疑,手札落款处钤有王茂荫印章,王氏确有这方印章。这无疑是他在京养病期间为弟辈经营祖产即北通州的“森盛茶庄”,写给同乡茶商经记人云谷先生的一封手札。书写时间为咸丰十年(1860)庚申七月,信发地点“京华”,即北京。
咸丰同治年间的兵燹持续十多年,它给百姓日常生活带来的灾难和给社会造成的动荡不安,一言难尽!特别是东南数省,尤其是古徽之地。咸同年间(特别是咸丰三年至同治二年这十年),徽州是太平军与清军反复争夺的军事走廊,徽州人民所遭受的刧难是惨绝人寰、史无前例的。王茂荫作为一个身居高位的老臣,他对桑梓地人民遭受的苦难,痛心疾首。
王茂荫的这件手书,对研究王茂荫的生平履历、研究其家族的营商情况、以及研究咸同年间徽州地域来说,都是珍贵的史料。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