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陶行知在徽州(五)

发布时间:2022-03-14 13:41:27

□ 林文胜

待到族会结束,族长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大踏步来到陶家,把刚才的发现告诉长生。长生却抿嘴一笑,不作应答。因为儿子的这点秘密,他是早知道的,只是没有作非分之想。然而这事还是不胫而走,文浚一时被村人传为神童。

黄潭源西边毗邻旸村,中隔一片耕田,田间小路也很平坦,因此两村人交往频繁。先是大人有事带他去过,到了五岁就常与村里小伙伴一起去玩耍。村里有个蒙童馆,是一个叫方庶咸的清末秀才开的,教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兼给人看病,颇有收入,因此束修(学费)不计较,凭学生家长因家境而给。小文浚每到旸村必去蒙童馆,站在门外,睁着大眼睛,凝神静听。看到老师摇头晃脑讲课的姿态他很喜欢,听到里面学生“之乎者也”的诵读更是兴奋,有时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诵读起来,完全进入了状态。以至大人稍不留心,他就往旸村跑,且越来越频繁。一次,方庶咸老先生提问学童,结果无一人能答,站在门外的小文浚心里为大家急,不禁脱口而出高声地回答了问题。方庶咸老先生眼睛一亮,招手把小文浚叫进学馆,问了他的家庭住址。第二天一早,老先生就找到了陶家,要求长生让儿子到他的蒙童馆去上学。长生才知道儿子这一段时间频繁外出的缘由,心中多少有些喜悦,却仍是歉意地摇了摇头,说眼下付不起学费,过段时间再说。过了一段时间,老先生仍不见长生把儿子送来上学,便又去陶家要求,长生仍是十分愧疚地摇头,表示无奈。老先生回到蒙童馆,却是整日里放不下这事,竟是茶饭不香。过了几日,便又下了决心去陶家。进门也不言语,只是转了一圈,见确实一贫如洗,便直言:“我破格免费收,如何?”

长生一听怔住,连忙推辞:“这怎么好意思?”

老先生道:“我喜欢这孩子,这孩子不读书可惜了。”

长生诚实,仍是不好意思接受,却又不舍得,眼望向妻子和儿子。小文浚却是机灵,欣喜万分,当即就跪拜,连叫:“谢谢先生。”

老先生更是欣喜,忙拉起文浚的手,一时不愿放下,如同爷孙似的。长生和翠仂自是高兴,也是满脸堆笑,满口谢字。

刚要拉文浚走,老先生却又站住回头:“听说叫文浚?”

长生说:“是的”,忙又纠正:“有学名的,叫陶文浚”。

“陶文浚?”老先生捋了下须,“好!陶文浚,走!”满脸喜气地拉着孩子的手向蒙童馆走去。

三请学生,破格免费,这件事在黄潭源甚至周边村庄很快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有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方老先生是当今伯乐啊!”有人说:“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陶文浚就是这样的人啊!”因为方老先生慧眼和爱惜,陶文浚有了正式而完整的启蒙。这一年是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陶文浚6岁(7虚岁)。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一日,长生去了一趟休宁万安,回家,兴致很高,甚至让翠仂炒了两个菜,沽了二两酒。一家人坐定,他吃了口菜,抿了一口酒,才透露秘密似地说:“我们要搬到万安去了。”

(未完待续)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