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故事

红豆词人吴园次

发布时间:2022-03-09 15:42:12

□ 吴军航

吴绮(1619—1694)为徽州西溪南村人,字园次,晚号听翁,别号“红豆词人”。一生曾长居江苏扬州。   

吴绮于顺治十一年(1654)考中贡生,授弘文苑中书舍人,后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康熙五年(1666)出任湖州知府。湖州任上,吴绮兴利除弊,惩恶扶贫,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被誉为“三风太守”。   

作为清初文学家,吴绮在骈文、诗词以及戏曲的理论和创作上都有一定的建树,著有《岭南风物记》《林蕙堂文集》等。作为一名游子,吴绮具有很强的恋乡情结。这一特点在他的诗词中就有体现。如他在《乔东湖来自新安,以黄山诗见示,有作》中写道:“我本黄山人,不向黄山住。终日念黄山,云泉结心素。”吴绮还在《方大家新筑堤桥碑》中谈起家世:“予家自唐代迁居以来,历年八百余载。由始祖卜地之后,得世三十余传。在歙邑之西,栉比而处;跨丰溪之上,聚族而居。”另在《青玉案·丰溪》一词小序中写道:“有桥跨溪上,杂植桃柳,映带于山光水色之间。每至春日,衣香酒气无有虚夕,吾家世居于此。”

徽州西溪南村古时又称丰南。这一称呼我们在现代西溪南人吴吉祜编辑的《丰南志卷一·舆地志》中能找到依据。“丰南,隶歙之西乡,一称丰溪,俗称溪南,又称西溪南,崇山环绕,丰水萦回,因处丰乐水之南而得名曰‘丰南’。”丰南吴氏为名门望族。吴绮因祖籍徽州丰南,定居扬州之江都,故署名有“广陵吴绮园次”和“丰南吴绮园次”两种。这两种署名同指吴绮一人,是不矛盾的。    

顺治五年(1648),合肥龚鼎孳与吴绮相识于扬州。二人年纪相仿,志趣相投。龚鼎孳声名显赫,他曾官至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且擅长诗文书画。此后,已是“一时先达”的龚鼎孳与吴绮结为挚友,并利用自己的文坛地位和威望为其扩大交游范围以及文坛影响给予支持。他们交往频繁,相互提及的诗文就有三十多篇。今天,安徽省博物院藏有一幅龚鼎孳的《行书七绝诗轴》。诗曰:“枣花香动夜行杯,记有红香绣幕开。惆怅菊寒人病夜,月中芳袖为谁来?”款署:“秋夜偶集采友堂,同园次、紫来、叔夜、谦吉、绮季、卤均漫成。似安老年翁正之。鼎孳书。”此书法可证他们的交往友谊。有人称假设排定朋友亲疏位次,龚鼎孳当数吴绮的“第一密友”。

《林蕙堂文集》是吴绮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皆为骈体文。康熙四年(1665)四月四日,龚鼎孳亲笔题写《林蕙堂四六小序》,刊于这部文集康熙刻本的卷首:“霞含珠吐,竟体皆妍。石破天惊,匠心独妙。名士之韵,美人之情,英雄之气,三者盖兼有之,不特新逸擅庾鲍之长,香艳夺西昆之席矣。明皇诵‘汾水’‘秋雁’之篇,泣下沾襟,目李峤曰:‘真才子也。’举似园次,固应不愧斯言。康熙岁次乙巳寒食日,弟合肥龚鼎孳书于春帆斋。”   

由此可见,龚鼎孳对吴绮的欣赏和不吝奖掖。身为文坛领袖,龚鼎孳爱才若渴,蜚声朝野。王士禛《香祖笔记》载:“康熙初,士人挟诗文游京师,必谒龚端毅公。”龚鼎孳能够为吴绮出版文集写序,足以说明当时吴绮的文笔分量。当时吴绮出任湖州,被人称作“吴吴兴”。公事之余,吴绮常与文士诗文酬唱,传为盛事。声名显赫的龚鼎孳当然是其中的活跃人物。王方岐《吴园次后传》云:“守湖之日,宾至如归。”

无巧不成书,吴绮与女婿江闿的结识也得益于龚鼎孳。《吴绮年谱》记载康熙三年(1664),“识江闿于龚鼎孳席上。钱标、赵吉士为之介绍为婿。”龚鼎孳人脉广泛,为他们翁婿相遇提供了机会。而据史料载,这位江闿也是歙县江村人,康熙二年(1663)举人,举鸿博不第,选益阳知县,有治绩,擢均州知州,再擢解州直隶州知州。其父江九万,字元里,号青园,国学生。  

吴绮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在作品中最能体现家乡情怀的当数刊载在《艺香词钞卷一》中的《溪南杂咏》数首:溪南好,水阁对斜曛。滩响声流三伏雪,画栏闲倚一秋云。客到可论文。——高雨阁 溪南好,十二有高楼。碧槛暗随朱阁转,红灯遥映绿窗幽。花底夜藏钩。——十二楼 溪南好,曲水旧名园。老树阴连看奕馆,藕花香绕读书轩。元龙榻自眠。——曲水园 溪南好,松云带翠微。百尺帘栊红日早,四窗屏障碧山围。遍倚欲忘归。——松云馆 溪南好,新桥一道通。雁齿溪边飞宿鹭,鱼鳞花下偃垂虹。画槛正当中。——新桥 溪南好,薝蔔欲成林。砖上金留奇树影,壁间波动海潮音。松古一亭深。——仁义寺 溪南好,桂树一厅多。天上夜寒生玉兔,人间秋老发金鹅。仙斧莫轻磨。——桂园 以上数阕《忆江南》词,是吴绮面对家乡发自内心的颂歌。言简意赅,切时切地。令家乡人读之乡情满怀,倍感亲切。这是吴绮的乡愁,是他心中的灵魂,是他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他文化事业的动力。  艺术魅力能够穿越时空。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四百年前的艺术作品依然有着惊人的感召力。现在,时代的春天和物候的春天共同相约而至。西溪南村正春意盎然。振兴该村,走文旅结合之路,吴绮的《溪南杂咏》作为西溪南村的宣传标语非常切题。古为今用,吴绮笔下的《溪南杂咏》,又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