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卫华
走进黟县西递东园,凉厅天井墙上,有一块嵌墙碑刻,行草“结自得趣”。
导游解说“结自得趣”是引用唐元结的典故,至于什么意味,不知,一带而过。品味下,我觉得其中当解这个典故的深意,才可解主人的心思。这可以说是一个主谓句,“结”就是元结。
元结,字次山,是中唐时期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历史上评价元结是个奇才,少年时期佻达不羁,十七岁时才开始发愤读书。安史之乱期间,被当时的唐肃宗召见,他书呈《时议三篇》中把唐肃宗骂了一通,却被任命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这可谓乱世出奇才。睿智和勇气是史料中元结的代名词。
当时的颜真卿后来给元结写墓志铭《元次山表墓碑铭》说,元结出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奉旨在唐、邓、汝、蔡等州招缉义军,山棚高晃等率五千人归附,“大压贼境,于是(史)思明挫锐,不敢南侵”。随后,他屯兵泌阳守险,保全了帝国十五座城池。
元结“威望日崇”,他统领的部队,成为朝廷在南方可以依靠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由于讨贼有功,三年间,元结连连升迁,一时声动朝野。
于是,有“好心”人来指点飞黄腾达之术,谓之“争、佞、曲、圆、奸、媚”六字——遇利则争、遇事则佞、曲意顺上、圆滑虚伪、奸诈阴狠、阿媚逢迎,如此,便可青云直上,不然就永无出头之日。
在乱世中成名的元结,并未迷失自我。元结凛然对道:“不能此为,乃吾之心。反君之言,作我自箴。与时仁让,人不汝上;处世清介,人不汝害。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终身如此,可谓君子。”他反其言而列出了六箴——“仁、清、忠、直、方、正”,作为自己的为官准则。
在他人生的最后十余年,他一直处在半官半隐的状态。奉命到一个地方收拾残局,待局面稳定了,他就上书告辞。随后又奉命到另一个地方,收拾完残局,他又毫不恋栈,转身归隐林下。如此反复。
在道州刺史任上,他刚正不阿、敢为担当,宁可弃官获罪,也要为老百姓出头。元结不忍对贫民横征暴敛,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这便是字字血泪的《舂陵行》。
正是被元结的忠直所感动,唐代宗特免了道州当年的赋税,黎民得以喘息,元结却招来了罪责。永泰元年,元结遭构陷而被免职,道州百姓跪求于路、指天划地,哀声震天,日夜不绝,为元刺史的冤情辩白。次年元结官复原职,继续担任道州刺史。在道州前后6年,元结仁心勤政,终于使百姓恢复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并有能力上缴正常的租税。离任时,当地人十分不舍,请求在州中为他建立生祠,长久纪念。
《舂陵行》是元结的代表作之一,曾博得杜甫的激赏。杜甫曾作《同元使君舂陵行》,全诗对元结为政之道及诗作评价极高。诗前小序称赞元结说:“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元)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结和杜甫一起,被认为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先驱。他也是古文运动的开路人之一,其散文创作对“唐宋八大家”之韩愈、柳宗元影响甚大。南宋叶适说,元结实有材用,论能扶世,政能便民。清代大师章学诚说,“人谓六朝绮靡,昌黎(韩愈)始回八代之衰,不知五十年前,早有河南元氏为古学于举世不为之日也,元(结)亦豪杰也哉。”
说来,要真正地了解这碑刻题额,还真的需要下番功夫,只是可惜少有人去做这样的功课。我们的旅游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持。当年胡星阁与陈鸿寿为同僚至友,陈鸿寿称胡星阁为四兄。而“结自得趣”是胡星阁拟定,委托陈鸿寿书写,至于如何来释义,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
这碑刻的价值毋庸置疑,一则在于陈鸿寿的作品不多,能保留至今着实不易;二则“结自得趣”的高度概括,也可见胡星阁的学问精深,境界高远。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