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疆新闻

温拜共教研|”强雁计划“数学研修班云端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2-10-13 18:27:23

中新网新疆新闻10月13日电 为了推进拜城县骨干教师“强雁计划”数学研修班系列活动顺利开展,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2022年10月9日下午数学研修班学员齐聚线上开展学习活动。此次活动由温州名师周笑悦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老教材VS新理念——第一学段教材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课程,此次活动特邀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兰衍局,兰特开始之前为大家介绍了讲座的主讲人周笑悦老师,并对听课老师提出要求,要求学员们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

周笑悦老师将《老教材VS新理念——第一学段教材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别是对“标”:“标新”如何“立异”;依“标”:“更新”如何“迭代”;落“标”:“老课”如何“新上”。

首先是清楚地指出新理念的“新”之处,素养导向——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整合走向——以内容的结构化驱动学习的综合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体现数学内容一致性的思想。质量定向——《标准(2022版)》课程总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相比《标准(2011版)》更深、更广。

其次,在面对课标的新变化、教学老教材时,我们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周笑悦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三个方向:教学内容的整体关联、教学设计的动态建构、教学评价的系统实施。

然后周笑悦老师从四大领域分别选取了部分典型内容详细讲述了“老课”如何“新上”。

最后周笑悦老师对数学总结出:通过“数学”让一个人变得更会看(观察)、更会想(思考)、更会说(表达),数学让学习更美好,让成长更有力量!

作为祖国花朵的园丁,立志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我们深刻明白,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有风雨兼程 。每一次的学习,我们都在努力汲取每一份养分,充实自身,回馈教育事业。

通过周笑悦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了新理念之新在何处,面对老教材新理念如何入手更新迭代,以及在新课标下老课如何能上出更好的效果。每一部分都是当下的我们最为需要的知识,这对我们自身、对学生都是有着巨大的作用。

知无涯,学无涯。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才能不断前进,为我们的孩子营造更好的教育气息。非常感谢县教科局教研中心和温州后方导师团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周笑悦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

学员心得:

李慧 拜城县第四小学:

学习《老教材VS新教材---第一学段教材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心得体会

我有幸在2022年10月9日聆听温州市名师周笑跃老师的《老教材vs新理念 第一学段教材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专题培训讲座,收获良多。

通过聆听周老师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这四大领域的具体案例解读,我对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与理解,谈一谈我对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开展数学课的几点个人体会:

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其实正相反。《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数感呢?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计算的学习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要符合计算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

3、不用固定的语言文字来概括计算法则,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获得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4、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良好数感。

5、笔算与估算结合,加大估算的教学力度。要把估算作为现代数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这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发展基础,也是学生今后的生活需要。

二、结合生活与教学实际,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估测能力的培养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探索和估测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将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学习的方法,端正学习的态度,受到各种思想的熏陶,特别是学生的操作、探索和估测能力的提高更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2、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探索和估测能力。知识离开了生活,就无从验证,能力离开了生活就得不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只有经过学生生活的再次洗礼,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生活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这些能力。

三、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数学思想的均衡发展

1、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如果学会了知识却不会运用就等于不会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运用知识。

2、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均衡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把握与理解。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利用教材与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素材渗透各种思想教育。

四、建立与数学同步的评价机制与体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的信心来自于不断的成功,来自于教师充分的肯定。这就是说,学生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对学生评价的评价体系以及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改进评价机制。

相信“只有无心的教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学生。”只有具备了高尚心灵的老师才能心平气和,也才能具有无穷的智慧。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送之以甘泉”,他们会“报之以桃李”,教师立足学生长远发展的无私奉献必将硕果累累。

常小琴  拜城县第二小学

学习《老教材“遇上”新课标》

第一学段教材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心得体会

10月9日下午有幸聆听来自温州名师周笑跃老师对《老教材“遇上”新课标之第一学段教材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讲座,感触最深的是新课标素养目标的变化,落“标”方面老课如何新上。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这本次的培训学习谈点体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老师在台上自说自演,而是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例如《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课,如何引导不同方式表达数量?如何理解不同数位数值大小?这两个问题充分可以让我们理清本节课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通过了解“11”—摆“11”—辩“11”—创造“15”这四个环节展开。因此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有效地地发展。

创设具体情境,感受数量,体现符号意识。新教材特意强调量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例如《认识厘米》这一课,充分让学生经历非标准测量,感悟本质,创造不同的学习活动,抓住1厘米的本质。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的见解。注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既培养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总而言之,通过今天的培训讲座,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能更好的践行课标新理念,并充分将所学内容落到实处,我们的教学舞台将是精彩的,我们教育成果将是丰硕的。

友情链接:新疆政府网 | 天山网 | 自治区文旅厅 |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最后一公里 | 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 | 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