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故事

戴兰芬:坚韧不拔的状元

发布时间:2022-12-26 10:36:42

  □ 李 军

  道光二年(1822)壬午恩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一名,戴兰芬,安徽天长县人”。此榜状元戴兰芬,天长实为其寄籍,他的祖籍在安徽休宁。

  据考证,戴兰芬为休宁隆阜(现划归屯溪区管辖)戴氏六十二世祖戴伯伦后裔,“清代第一学人”戴震、乾隆四十三年状元、嘉庆重臣戴衢亨均为戴伯伦之弟戴叔伦后裔。其七十一世祖戴处,自隆阜迁休宁上溪口定居,先在休宁县城北街经商,再至浙江上虞经商,后因战乱迁安徽天长,遂寄籍于此。

  乾隆四十六年(1781),戴兰芬在天长出生。“生而岐嶷,颖悟过人”,在以开设私塾为生的父亲戴景和谆谆教导下,立志成才,勤奋苦读,6岁即会赋诗作对,18岁成为一等廪膳生员。嘉庆七年(1802),安徽学政、休宁同乡汪廷珍主持科试时,对戴兰芬非常赏识,称赞他为“鹤立鸡群”之才。“内禀庭训,外获观摩,涵育薰陶,蔚为伟器”。嘉庆十三年(1808),28岁的戴兰芬参加该年恩科乡试,中了举人。嘉年十四年(1809),戴兰芬首次进京参加会试,未能上榜。其后,嘉庆十六年、十九年、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他又接连参加了五科会试,均落第而归,但他胸怀大志,依然百折不挠,攻读不辍,坚决不参加“拣选”,不中进士不罢休。

  道光二年(1822)三月,戴兰芬第七次赴京赶考,此科为庆祝道光帝登极而特开的恩科。其中的“四书义”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等三道试题。会试主考官为和珅欲召之为婿却被拒的大才子英和,一身正气的汪廷珍恰为副考官之一。闰三月二十一日,以一等第二名之佳绩成为贡士的戴兰芬,喜入保和殿参加殿试。

  时年41岁,矢志不移的戴兰芬终圆状元梦,感慨万分的他特作诗两首:“两道金鞭响似雷,马蹄飞过帝城隅。青灯二十年前苦,博得天街走一回。”“紫陌红尘绣作堆,人人争看状元来。书生面目原无异,我到长安已七回。”

  有传言说,戴兰芬是因姓名吉祥而被钦点为状元的。殿试后呈送道光帝御览的前十名考卷,第一名是高邮人史球,姓名与“死囚”谐音而不吉,而原是第九名的考生姓名为戴兰芬,却正寓示大清朝“天长地久,代代兰芬”。其实此说纯属传闻。一是查该科进士榜题名录,根本无“史球”之人;再看戴兰芬殿试对策卷,“人臣知此意者,莫知魏徵之疏十思、司马光之上五规,深通政要;而闾阎之衣食、胥关宵旰之忧勤,取鉴古今;而史乘之箴规,悉作庙堂之惕厉”,结构严谨,善用骈对,文采非凡,当属状元卷。殿试首席读卷官、歙县人曹振镛还专作了一副对联,以示肯定并祝贺这位安徽同乡状元:“古来经术无双,两汉常留儒者业;天下人文第一,三江皆有状元家。”

  道光帝在召见新科进士时,对状元戴兰芬自然格外关爱,特意问及他的家世。当得知他祖上14代均为秀才,“天颜甚悦”,除按例授予他翰林院修撰外,还加授他为“功臣馆纂修”“国史馆协修”。

  此科共取进士222名,和他同科的有两位名人:一位是二甲第3名的翁心存,后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力主抗战,他的次子即一代帝师翁同龢;另一位是二甲第7名的陆建瀛,后为咸丰老师,官至两江总督,太平军破江宁城时被杀。

  此时,戴兰芬母亲潘太恭人已病逝,父亲戴景和被敕命“封赠”后,专门赋诗告诫其子戴兰芬:“百虑尽消樽有酒,一钱如爱我无儿。”戴兰芬收到此诗后,即请假返乡,接父赴京居住,朝夕请训,令其无意外之忧。道光五年(1825),戴兰芬父亲戴景和去世。戴兰芬扶榇归葬,居家服丧。

  道光八年(1828),丁忧期满的戴兰芬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他取士公平,留有《闽闱即事》四首:“大邦持鉴君恩重,眼底金针细刮摩”,“列榜原因前数定,论文究欲此心安”,告诫自己一定要拿出像古代名医用金针拨除内障那样的功夫来对待该科考试,对考生的每篇文章必须要做到公正判阅,如此才能心安。清朝福建省首位状元林鸿年以及何冠英、郭柏荫等封疆大吏,均为该年乡试考中的举人,“皆其门下士也”。

  道光十年(1830)五月,戴兰芬出任陕甘学政。到任后,他整顿学规,提振士气,还亲书《告陕甘诸子示》,力纠当地科举中的不正之风。该文四六对出,骈偶并举,字字珠玑。他对马世焘等富有才学的士子,倍加赏识并鼓励。道光十一年(1831),其友徐开业在潼关阵地上带甲而终后,戴兰芬为其作《祭开业公文》,文辞典雅,情感动人。“或为雪夜访,或为风月谈,或为斫地歌,或为闻鸡舞”,“秋风古道,君嗟行路之难;马邑龙堆,兰恨阳关之远”,亦可见戴兰芬为学之实、为人之真。

  戴兰芬虽是文士,但平时也极为留意地方和国家的治理大计,经常察访国家利弊,“辄与地方大吏熟商行之”。

  道光十三年(1833)初,连任陕甘学政的戴兰芬升翰林院侍读,六月转詹事府右庶子,八月再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并奉诏进京,充文渊阁校理,可谓“一岁三迁”。正当朝廷方期大用之时,时年九月他却患病离世,时年52岁,士皆惜之。“向使天假之年,其文章事业当不止此,惜未竟其施而卒”。翰林院掌院学士据实上闻,道光皇帝为之哀惜不已。友人蒋祥墀所写的挽联甚合戴兰芬身世:“重华第一元,看三锡永恩,天意方期大用;复命才周月,痛四年视学,臣心未了平生”,还有诗《凤阳节妇行·书周芸皋襄盐叹诗后》:“拍天江势连三楚,到眼山光画六朝。秀才家世天颜喜,海峤人文理事多。六朝山色供诗料,千里江声入酒杯”,都充分表达了世人对这位才华横溢的魁星英年早逝之痛惜。

  戴兰芬去世后,归葬天长龙岗西原。

  戴兰芬性温淳,擅诗词,著有《香祖诗集》《望湖轩诗赋》,其诗《泽骨行为金岑斋少府》入选《清诗铎》:“三阿水,清漪漪;三阿城,冢累累。城东水涨苔痕紫,冢中棺破骷髅徙。骷髅徙,哭声起”,真实描述了嘉庆十四年(1809)高邮一带遭受严重水灾饿殍遍地之悲惨情景。还有《述怀》一首亦值得一读:“驰骋文坛意气豪,天风吹到上金鳌。等间莫放分阴过,衣钵传家望汝曹。”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