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信银行通过管理模式优化,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贡献了中信力量。自2018年成立普惠金融部至2023年6月末,中信银行普惠金融贷款规模从1300多亿元增长到5000多亿元,有贷客户数从8万多户增长到了26万户,年均复合增长率30%以上,贷款定价稳中有降,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
加强集约化管理 增强普惠金融服务专业性
中信银行将发展普惠金融上升为全行战略,专业高效赋能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提升。
总行端,普惠金融部按照“制度、流程、产品、风险、系统、品牌”六统一的原则,负责全行普惠金融业务统筹管理,推出“中信易贷”产品体系,统一全行产品开发设计,搭建涵盖20多项产品制度及60多项风险制度的普惠金融制度体系,优化简化业务流程,提升线上化支撑能力,推动普惠金融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分行端,在普惠金融部搭建“审查、审批、放款及贷后”四集中的运营管理平台,实行派驻式风险管理,设置风险管理专门科室,组建专业审批人队伍,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同时,大幅提升服务效率。积极开展“管营一体”专营团队建设,配置专职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提升一线人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性。
加强容错式管理 激发普惠金融服务创造性
中信银行建立普惠金融产品开发试验田机制,给予普惠金融部充分授权,明确风险容忍度和尽职免责机制,解决产品研发人员后顾之忧,支持普惠金融先行先试。在上述机制的支持下,中信银行快速孵化出涵盖基础类、供应链金融、个性化产品等20余项普惠金融专属产品的“中信易贷”产品体系,持续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满意度。
加强智能化管理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精准度
中信银行以“数字中信”建设为引领,打造亿级客户数据工厂、投产数据分析云平台、建设“中信大脑”,将普惠金融作为全行数字化转型重要阵地,推动产品研发、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等线上化、智能化,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精准度。以风险管理为例:
贷前,以“维度更全、时效更高、信息更准”为原则,整合利用工商、税务、征信、司法等政府公共大数据,结合小微企业交易场景数据,拓展风险信息分析监控维度,建立统一风险视图和身份认证体系,全面精准小微企业画像,智能识别潜在风险,确保信贷资金用于“真普惠、真经营”。
贷中,依托真实交易场景,运用大数据、规则引擎、生物识别等技术,研发智能评价模型,精准风险评估计量,完善数字化审查审批及用信机制,提升自动化审批能力,推动合同签约及抵质押登记在线办理,实现小微企业融资从授信申请到资金支用的全流程线上化。
贷后,通过数字技术应用,推动贷后管理全流程自动化,自动化定检率达90%以上;推动风险预警管理智能化,从行业、区域、产品、担保、期限等维度自动开展组合监测和集中度预警,实现风险防控从“人防”向“智控”转变,智能风险预警精确度达到80%以上。
未来,中信银行将加大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小微市场主体全面复苏和创新发展。(龙安)
来源:中新网吉林
吉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