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9月19日电 (谭伟旗 姜明琦)在执行案件中,不但有被执行人怠于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情况,更有被执行人“隐匿财产”“转移财产”等妨害执行的行为,在此情况下,拘传能发挥重要作用。
在申请执行人高某申请执行高某与尚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该院作出的民事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依据上述判决,被执行人应履行以下义务:被执行人尚某于判决生效后立即偿还高某借款及利息(自2021年1月1日起至偿还之日止按年利率3.7%计付)。因被执行人未履行上述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高某向该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中,该院依法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责令其按通知书要求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承办法官多次与被执行人尚某沟通,尚某均以在外看病、拒不出现解决问题,规避执行。
拘传后的履行情况:因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该院执行局于近期拘传尚某至法院。拘传期间,被执行人将欠款支付给高某。
拘传作为执行程序中排除被执行人妨害执行行为的一种强制措施,可以在运用过程中起到强烈的警示、敦促效果,可以使妨害执行、怠于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在拘传的情况下尽快履行自己的义务,排除不当妨害执行的行为。申请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可以积极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与法院沟通传唤、拘传的必要性。
法官介绍,需要注意的是,拘传并非为了惩罚被执行人,而是为了促使其履行法律义务,并保护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执行过程中,该院将向被执行人解释执行的目的和内容,确保其对执行的程序和权利有充分的了解。同时,法院也会依法保障拘传期间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强制执行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当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定义务时,法院有权利采取传唤和拘传等措施,以达到法律目的。
在下一步执行过程中,该院将充分解释执行的目的和程序,保障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执行的顺利进行。只有通过有效的执行措施,才能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众利益,实现正义的最终目标。(完)
吉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