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公主岭市大田玉米收获进入高潮,无人驾驶收割机投入秋粮收获一线,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为粮食丰收插上智能化、数字化的“翅膀”,成为智慧农业助力农业丰产、农民增收的生动实践。
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无人农场大田收割现场,技术人员手持笔记本电脑,预先设计好收割点位,调整作业参数、作业面积、作业时间、作业线路。很快,收割前的准备工作完成了,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无人农机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出库、转弯进入农田,前进、后退、收割等动作一气呵成,全程没有驾驶员操作。
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国双介绍:“我们事先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给无人农机设定一个导航的路径,无人农机就会按照规划路线行进,同时完成收割工作。这套机器不仅可以用于秋收,对于春耕也很在行。”
无人驾驶收割机是该研究所采用“物联网+北斗定位技术”,实现粮食玉米种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的全过程“无人化”的科技实践。
无人农场建立了一套土地实时测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是感知环境、感知种养对象的生长状态、感知设备的工作状态,保障实时通信,进行作业端的智能技术以及精准变量作业控制。在田间布设的气象站、土壤墒情仪、虫情测报仪、孢子捕捉仪、高精度摄像头等监测系统通过5G技术可以实现土地的实时监测。
针对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来说,能够进一步提升田间综合管理水平,提高科学种田能力,从而降低农业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帮助农民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
公主岭鑫洋家庭农场场长于洋从今年种地到收获全部采用无人作业,在他看来,无人作业的好处是无人机械施肥、播种,深浅度均匀一致,出苗率高,还不断苗。田间管理用无人机喷洒叶面肥、杀虫剂、除草剂,保证了农药效果。秋天收获,省时省力,一个人就可以操作一大片农田,真正实现了高科技。
无人农机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行驶路径直、轨迹偏差小等特点。它的应用,使秋收工作的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陈国双表示,采用无人农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以1000亩的面积算,人工驾驶的大型农机一天收割80亩左右,大约需要10天到20天收割完毕,而无人农机只需要5天到8天就可以完成。
无人驾驶收割机实现了玉米籽粒和茎穗兼收,玉米收获的同时,秸秆也被粉碎,集中收纳到专用的车里,实现秸秆不落地,有利于后期科学处理秸秆资源,实现“变废为宝”,帮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
对于农民来说,增加收入才是关键。玉米籽粒和茎穗兼收的优势就是在收获玉米籽穗的同时做到秸秆粉碎,为养殖户提供黄储饲料。
于洋介绍:“粉碎后的秸秆不用再次打包,直接装入车中拉走,再加上菌霉制剂,以后作为黄贮饲料,既解决了传统秸秆打包方式带走表土的问题,又解决了秸秆饲料化的质量问题。现在每公顷的玉米秸秆粉碎后,可以卖3000块钱以上,相当于多种了1亩地的收入。”(张开奇 马俊超)
来源:中新网吉林
吉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