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11月8日电 (谭伟旗 何博伦)近日,记者从通化县人民法院获悉,为服务好人民群众的“神经末梢”,该院聚焦住宅物业问题,以能动司法竭力下好“组合棋”助力社会基层治理。
下好司法建议“先行棋”
为促进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形成良性的信赖关系,提高公司服务能力和水平,减少物业纠纷案件的发生,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和保障物业公司经营秩序,该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干警主动延伸司法职能,认真梳理近两年来受理的484件物业纠纷案件成因、特点和共性,以典型案件为切入点对辖区内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展开摸查调研活动。
经过仔细查阅卷宗和调查审理,法官发现:辖区内物业公司普遍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服务质量不尽人意导致部分业主以拒缴物业费来表达不满情绪,双方沟通无果频繁上演“拉锯战”,严重影响了小区居住体验。
为帮助物业服务企业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民事审判庭靶向施策,向当地住建局发出司法建议书,通过司法建议“以柔克刚”,切实发挥司法建议“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功效,与住建局共同转变物业服务公司服务理念,以提升服务质量推进行业规范。
下好联动解纷“合力棋”
为进一步加强对《吉林省物业管理条例》的普法宣传工作,今年4月,该院民事庭法官受邀到当地住建局开展《吉林省物业管理条例》宣传讲座。法官围绕《吉林省物业管理条例》向大家讲解了物业服务人的权利义务,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立及工作职责等相关法律知识。
同时,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物业服务纠纷中的热点、难点等问题,结合工作当中真实法律案例,法官耐心细致地向现场工作人员讲解物业纠纷产生的焦点、处理物业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为大家进行讲解。
下好为民服务“务实棋”
该院发挥司法服务职能,积极投身民生工程,以“七走进”“民法典在身边”等活动为抓手,在送法过程中现场听取业主诉求,开展调解工作。
在宣传活动中,法官干警将小区内的沙发、藤椅搬到了树荫下,邀请居民们前来“唠嗑”,就地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涉物业服务合同、侵权责任赔偿、业主权利和义务等司法解释,开始了近距离普法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与此同时,该院还积极回应新时期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与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以入驻综治中心为契机,紧紧围绕“党群同心、三源共治”,主动融入诉源治理机制建设,积极探索、积极作为,诉前调解工作对物业矛盾纠纷排查给予更多的倾斜和关注,加强物业纠纷调解指导力度,力争将物业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
今年以来,通该院持续聚焦影响社区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关键小事”,下好三步“组合棋”,通过司法建议、府院联动、送法到身边等创新诉源治理方式方法,积极参与并指导人民调解、物业行业调解,推动物业服务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实现物业服务纠纷类案件同比下降23.62%的良好态势,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矛盾化解初见成效,在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居”生活的美好期盼上积极作为,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完)
吉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