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7日电(林颖 董宇翔)近日,黑龙江省医院心血管病中心王嵬民主任带领医疗团队,成功运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血管内超声(IVUS)的指导下为一名71岁高龄冠脉严重病变(左主干+前三叉)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过程历经4个小时,医疗团队先后在患者回旋支、前降支、前降支-主干植入3枚支架,造影提示原狭窄病变完全消失,术中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患者术后拔除ECMO后,返回CCU继续对症支持治疗,康复速度良好,术后第二天便撤去穿刺处绷带且穿刺处无渗血及血肿,第三天就转至普通病房,现已完全康复出院。而此次ECMO技术在黑龙江省医院的成功应用,也标志着该院对高危复杂PCI(冠脉介入)患者治疗技术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据省医院心内三科张明亮医生介绍,家住我省绥化市望奎县的庞大爷今年已经71岁高龄了,20年前庞大爷就患上糖尿病,且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近段时间,庞大爷发现轻微活动就开始出现胸痛等症状,且严重影响生活。在当地医院就诊时,被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心病,同时造影结果提示,庞大爷为左主干末端、前降支开口、回旋支开口均有95%以上的重度狭窄并伴严重钙化,属于冠脉病变中最为复杂高危的一种。因为左主干一旦完全闭塞,患者将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突然停止,死亡风险极高。
在当地医院建议下,庞大爷被家人送到了医疗条件更好的黑龙江省医院,慕名找到了该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王嵬民。经王嵬民主任细致的检查后,明确庞大爷冠脉病变为左主干+前三叉,病变异常复杂高危,应第一时间行冠脉介入治疗。同时考虑到庞大爷的实际情况,为确保介入过程安全,需要在人工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介入治疗,因为ECMO技术能暂时替代部分心肺功能,即使介入期间出现血管闭塞、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情况,也不至于循环全面崩溃,可以为手术和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庞大爷及家人对王主任的手术治疗方案表示完全赞同,事不宜迟,在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庞大爷被送进了医院介入导管室。王嵬民主任带领心血管病中心的ECMO团队和冠脉介入团队共同协作完成。梁明主任、郑秀峰主任医师,侯胜龙副主任医师、张明亮主治医师共同上台,导管室桂文杰护士长、刘丰宇护士、李楠护士、牟颖杰护士、邢淑慧护士全力配合。
手术开始后,王嵬民主任首先在影像引导下快速完成经皮股动静脉穿刺、预埋血管缝合器、植入鞘管及连接管路等一系列操作,并顺利启动ECMO。在ECMO的辅助下,王嵬民主任一步步的推进着治疗进展:导丝通过病变、球囊扩张狭窄处、植入支架……最终,经过4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医疗团队终于在回旋支、前降支和前降支-主干分别植入1枚支架,造影提示原狭窄病变完全消失,手术十分成功。而在ECMO的帮助下,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也十分稳定,术后即拔除ECMO,返回CCU病房继续给予改善循环,双联抗血小板,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
王嵬民主任对此表示,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核心是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脏),可以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庞大爷这种冠脉严重病变的患者过去都需要心外科搭桥手术治疗,但近年来随着ECMO技术在心内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有了ECMO的辅助支持,让患者有了内科介入手术的机会,从而避免外科大手术,减少手术创伤、利于术后恢复。
王嵬民主任同时强调,ECMO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顶尖生命支持技术,体现了一家医院救治水平,目前已经广泛运用在心源性休克、爆发性心肌炎、心脏骤停及呼吸衰竭等患者。对于一些心血管介入手术风险极高的患者,如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主动脉瓣经皮置换、恶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等,ECMO技术能够在术中关键时刻保驾护航,让患者顺利平安完成手术。
(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电话:0451-53642022 邮箱:hljstb@126.com
地址:哈尔滨市果戈里大街3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