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12月7日电 (郭佳 潘晟昱 王凯)2023年,吉林省镇赉县水稻再获大丰收。种稻不到40年,已连续7年夺得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产量第一县。记者近日走进镇赉县采访了解到,这与吉林省农科院三代科研人扎根于此有密切关系。
镇赉县地处吉林省西部,盐碱地众多,而治理盐碱地,改良土壤、培育良种、采用良法和良策缺一不可。
三代人扎根盐碱地 初心始终不变
1988年,吉林省农科院的四位水稻专家李学谌、郭晞明、隋鹏举、赵国臣来到嘎什根乡,他们针对当地具体情况进行水稻耐盐碱品种筛选试验,从上百份水稻材料中筛选出耐盐碱水稻新品种长白9号,该品种在土壤含盐量0.3%和pH8.0至pH8.5碱性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到今天,仍然是吉林省西部地区水稻主要栽培品种。
“我们从长白9号开始,已经育成了吉粳816、吉粳129、吉粳338等一系列抗盐碱耐盐碱品种。尤为可喜的是,今年吉粳816正式通过国审,接下来就能进行大面积推广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郭金瑞说。
近年来,在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水稻栽培与耕作技术研究团队努力下,通过总结30多年盐碱地改良经验,形成了以土壤评价为前提,优质丰产耐盐碱品种选育为基础,耕层构建技术为核心,高效肥水控盐技术为手段,以养促改、提质增效为目标的苏打盐碱地水稻稳产可持续技术体系。实现了重度盐碱地当年亩产超300公斤,累计改良盐碱地面积超30万亩。
“多亏有农业专家扎根镇赉,才有了从小面积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扩繁、推广的盐碱地变良田的发展新路。”镇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周淑凤说。
据介绍,通过“以稻治涝、以稻治碱、以稻致富”,镇赉县水稻生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低产到高产、从高产到优质”三个阶段性跨越,盐碱地水稻产量从最初每亩350公斤增至现在每亩900公斤,在盐碱地种稻研究与生产上双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专家挂职壮大基层科技力量
从“白色沙漠”到阡陌纵横,镇赉县建平乡这片曾经的重度盐碱地上,如今也能看到千重稻浪绵延无际。“今年,水稻年产量可达1000吨以上,比去年又提升了10%。”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副研究员、吉林省科技特派员马巍说。
从荒芜地到稳产田,再到部分田块成为公顷产量超10吨的高产田,背后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今年6月,马巍正式挂职嘎什根乡副乡长。他根据嘎什根乡水稻产业特点,与当地政府、稻米生产企业负责人、种植养殖户建立起稳定的服务对接关系。
近年来,吉林省农科院持续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派驻力度,先后选派39名科技人员到白城、松原、洮南、桦甸等10余个县市挂职科技副职,精准对接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技术需求。针对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个个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今年,镇赉县实现水稻种植面积155万亩,预计产量20.5亿斤。粮食高产稳产,选择耐盐碱水稻品种是关键。
连日来,在镇赉县大屯镇大官村,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正在和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几位专家商量明年的种植计划。“我的试验田里生长着92个试验品种,就算全县盐碱地再复杂,也能从这里找到一个适合的好品种。”73岁的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说。
“向土地要粮是有限的,向科技要粮是无限的。”种了将近20年水田的任志国,从没有经验、种子不知用啥,到如今,深切感受科技魅力,决心做好“试验田”。(完)
(图片来源:镇赉县委宣传部/供图)
吉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