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疆新闻

讲述新疆人文故事,民族志纪录片《一生的麦地》放映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3-12-25 18:09:26

中新网新疆新闻12月24日电(杜冬玲 郭昌龙)71岁的王吉桢是做棺木的匠人,一辈子都在安顿着附近几条山沟里老人的后事,却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李永山老两口有“荣华富贵”四个儿子,一直戏谑着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却为了一群羊又开始回归土地……

12月22日,民族志纪录片《一生的麦地》放映会暨新疆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民族志影像实践与学术交流启动仪式在经开万达成功举办。活动由新疆艺术学院主办,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委宣传部、经开万达承办。

纪录片《一生的麦地》由新疆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景德军师生团队创作,该片是首部关注新疆世居村落生态的纪实影像作品,记录了天山北坡老户群体的生活日常,他们在土地上种麦,在麦地里收割关于生老病死的人生智慧和厚重豁达的人生态度。该片从全国 667 部影片中脱颖而出,荣获2023年“第五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双年展”金收藏奖。

景德军介绍,本次拍摄历时两年,该片见证了新疆大地的初春冰雪消融、夏季牧场高歌、金秋成片麦地、冬日冰天雪地,并记录了新疆木垒菜籽沟村的日常生活。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新疆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刘亮程,著名纪录片导演、影视人类学家刘湘晨与现场百余名观众一起观看了该影片。刘亮程说,这部纪录片真实记录了菜籽沟村牧民的生活,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与人生哲理浑然天成的融合,使人有强烈的共通感。这部纪录片也为新疆的“历史剧”作出了贡献。

著名纪录片导演、影像人类学家刘湘晨在点评时说,纪录片是最贴近真实生活、最坦诚的表达方式,这部纪录片真实反映了当地牧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及农民对土地的眷恋,还有豁达的人生态度。该片真实的记录和精心的拍摄,让观众对菜籽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给人们深深的触动。

新疆艺术学院传媒学院2022级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学生刘艺兰说:“我被纪录片中的真实画面和感人故事深深打动了,此片能让大家沉浸在其中,感受着菜籽沟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我觉得很真实,很有意义。作为景德军副教授的学生我感到很荣幸,也会努力向他学习,拍出好的纪录片,讲述新疆的人文故事。”

放映会上,还举行了新疆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民族志影像实践与学术交流启动仪式。

景德军说,他将以此纪录片成功的实践教学案例为起点,在今后的实践教学和科研创作中,将围绕为新疆文化事业的发展赋能助力,邀请疆内外专家学者举办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引航把脉学院的民族志影像实践教学,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丰盈和传播新时期的新疆形象贡献力量。

经开区(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明师说,新疆是纪录片创作的富矿,一批又一批的纪录片人在用影像书写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今后,经开区(头区)将继续加强与新疆艺术学院、新疆财经大学的合作,围绕文化创意、文化传承与创新、数字创意等方面开展合作,深化艺术和产业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协调发展。将非遗、戏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动漫AI、脱口秀、数字融媒融合,策划开展“非遗秀场”“国风盛典”“数字Cosplay嘉年华”等文化活动,打造以文化引领群众消费新模式,助推经开区(头区)三产提质增效。

据了解,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人类学影展之一,是中国民族博物馆通过遴选和典藏优秀民族志纪录片以构建中华民族记忆资源库的盛典,同时也是一场以学术展映和研讨来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盛会。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遴选出的优秀作品将进行集中展映和学术研讨,入围作品将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友情链接:新疆政府网 | 天山网 | 自治区文旅厅 |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最后一公里 | 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 | 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