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12月25日电(丁立亮)为了充分发挥援疆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受援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助力麦盖提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一批带不走的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日照援疆探索建设高质量“青蓝结对”工程,建立援疆教师“1+X”结对帮扶机制,每学期每名教师至少结对3名麦盖提县青年教师,通过“推门听课、开门授课”、集体备课、优质课比赛、小微课题、课例评选等方式,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今年9月中旬,麦盖提县第六小学举行了“青蓝结对”工程活动签字仪式。日照市组团式援疆小学组领队李慎发副校长宣读了《麦盖提县第六小学“青蓝聚合力·一起向未来”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实施方案》,对师徒双方的职责与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宣读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名单。
师傅代表援疆教师苗金英表示:愿意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与青年教师一起共同学习成长。徒弟代表六小青年教师代表热依拉吾斯曼老师表示将谨记导师教诲,珍惜机会,虚心向老师学习,真心诚意接受师傅教导和督促,充分吸收指导教师丰富教育教学经验,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勤探索、多积累,成长为一名专业素质过硬、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类似的“青蓝结对”工程在每个受援学校都在进行,麦盖提县实验中学、麦盖提县第四中学、麦盖提县职业中专等学校的35位援疆教师每人都带着3-5名徒弟,为麦盖提县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援疆品牌效益,继青蓝工程之后,日照援疆指挥部、县教育部门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开展调研,发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教研能力、新入职教师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短板。经过反复探讨,调研组提出了创建学科工作室的办法,组织学科带头人主持学科工作室日常业务,通过开展集中研讨、课题讨论、规范化教学等方式引导教师参与探究、研讨、创新、应用全过程,引领学科健康发展。英语、化学、体育、历史四门学科工作室主持人为援疆教师。
学科工作室的成立,为同一学科骨干教师搭建起交流交往、学习研讨的平台,促使同一学科老师组建教育教研小组,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切实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麦盖提教学教研健康发展,促成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凝聚力,推动提升教学创新的原动力,形成示范和引领作用的辐射力。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以小组互助的形式促进了该校学科的发展,学科工作室更是由点及面,涵盖了全县的学科发展,从而将“带不走”升华为“一直在”的优秀教师队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