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疆新闻

和布克赛尔县:一片丹心赴西北 三尺讲台育英才

发布时间:2023-12-28 17:55:29

中新网新疆新闻12月27日电(孟根才采克)靳凌峰老师,来自辽宁省盘锦市辽东湾实验高级中学,现任和布克赛尔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万里婵娟共清辉,已化他乡是故乡。”这是今年中秋节靳老师给远在家乡的妻女发的一条微信。虽然他来到和布克赛尔县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但是他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浩瀚的大沙漠、广阔的戈壁滩、神秘的胡杨林、飘雪的赛尔山……奇绝的景色让他流连忘返;学生们求知的眼神和当地教师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内心,这一切,让他对“教育”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初到和布克赛尔县,工作和生活的考验接踵而至。面对当地的大风和寒冷的天气,从小在东北长大的靳凌峰老师倒是没觉得什么,但是对家人和年幼女儿的思念却让他难以忍受。不过靳老师并没有退缩,他用乐观的态度和奉献边疆的信念克服了这一切,很快进入了角色,但此时他发现最大的困难是面对新岗位、新学生、新学情,以及如何在教育相对薄弱的和布克赛尔县开展好高中语文教学教研工作。

为了让自己尽快胜任工作,靳老师认真找学生谈话,知晓他们的学习状态;向当地教师请教,了解当地学生的学情;向有过援疆经历的教师求教,增长援疆工作经验;同时也不忘拜托自己在辽宁的同事及时将最新的试题和教学变化发给自己,以便丰富当地的教育资源。在执教高三(四)班的语文教学时,面对平均成绩不到70分、还有不到100天就要参加高考的同学,靳老师放弃了常规的复习方式,大胆的采用“练补结合”的新方式,一边带学生练习各种最新的题型、做最新的试题,一边根据教学中学生出现的知识点掌握不足的情况,随时进行补充教学。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质疑“我们基础知识都掌握得不好,怎么还能做这么新、这么难的题?”但是经过师生的不懈努力,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面对过去眼中的“难题”也不再胆怯。在全疆联考中,学生们面对所谓的“新题型”,心中充满了自信“这些题型都练过啊”“难度似乎还没有平时大呢”,在考试中,高三(四)班的同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并最终在高考中结出了累累硕果:班级平均语文成绩超过了93分,比三个月前提高了二十几分,许多同学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这段难忘的日子中,靳凌峰老师和学生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有些学生受靳老师的影响,还报考了东北的大学。学生巴合别尔德说:“感谢靳老师的帮助。我都不相信我的语文成绩会提高这么多,更不相信高考会考得这么好。我考入了您家乡的大连交通大学,您替我建设家乡,我在您家乡学习,希望咱们在东北和新疆都能相聚!”

现在靳凌峰老师负责高一(四)班和高一(六)班的语文教学,面对初中几乎上了三年网课、语文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们,靳老师从词、短语和句子等基础知识教起,让学生弥补过去所学知识点的不足;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尽量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头疼的作文,靳老师将其拆成几部分,带领学生对每一部分仔细练习,最终“组装”成一篇文章;对于背诵,靳凌峰老师采取“列表格”的形式,使每个同学的背诵情况都能直观的体现出来,利用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心理,鼓励他们主动背诵。虽然开学仅仅三个月,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入学阶段扎实了许多,在考试成绩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的同时,靳老师也没忘记和当地老师的交流学习。虽然援疆教师要对当地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但靳老师却觉得,这种学习应该是双向的,当地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值得自己学习的。所以他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掌握的教学资源尽可能的与当地教师分享,同时不忘与当地教师一起进行贴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研究,并自己动手出测试题、制作教学课件等。在新学期开学之初,靳老师将自己高三教学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塔城教育局2023-2024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活动中承担了《语文高考复习的教学指导》讲座,获得了一致好评。在新教师入职时,做了《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思考》讲座,并对新教师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当地的老师说“辛苦了,靳老师,有你在我们也太幸福了!”对靳凌峰老师来说,这种认可胜过了一切荣誉。

回望过去的日子,靳凌峰老师对援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知不觉间,靳老师将“他乡是故乡”的印记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中,在平凡的援疆岗位上,在对工作的执着和奉献中,他用笃定的信念、朴实的情怀,一步一个脚印,踏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一片丹心赴西北,三尺讲台育英才”,靳凌峰老师期待在今后的日子中,与援疆工作队的同事们一起,为祖国的边疆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友情链接:新疆政府网 | 天山网 | 自治区文旅厅 |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最后一公里 | 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 | 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