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12月30日电(杨国红 胡尔西代姆 张利波)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润疆”“长期建疆”的基础性工程。自2018年8月起,枣庄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每年分两批组建支教团远赴喀什地区疏勒县支教。
自2023年9月初入疆以来,在山东省、东营市援疆工作指挥部及疏勒县教育局高度关心指导下,在各受援学校的帮助支持下,枣庄学院2023第九批援疆实习支教团205名师生迅速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以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用心、用爱、用情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圆满完成了实习支教工作,为边疆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枣院力量”。
践行使命,在教学教研中共促成长
根据支教工作整体安排,枣庄学院第九批支教大学生被分派到疏勒县19所受援学校承担支教任务,覆盖幼儿园到中学的各年级各学科。截至目前,共教授560多个班级的27218名学生,周课时数近2800课时,兼任班主任1人,副班主任16人,指导学生社团32个。
自支教团成员正式“上岗”以来,全体成员迅速投入工作岗位,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开展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支教大学生积极向优秀教师请教,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课上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和人格;课下关心爱护学生,注重学生的创新性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在支教老师与当地学生积极配合下,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
此外,支教大学生还积极参加“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援疆实习支教座谈会” 与“‘大思政’背景下援疆实习教学改革研讨会等业务研讨,在业务交流中增强了政治意识,提升了教学技能。
翰墨润心,用心用情奏响美育乐章
开展支教工作以来,支教大学生积极助力文化润疆,全身心融入受援学校教育教学,明确了以教学改革创新及美育浸润工作为抓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的支教工作思路。
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在受援地各中小学校开展体育美育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培训等提供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推动中小学体育美育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同时,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入疆后,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得知巴仁乡学生对英语学习需求后,支教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建起以学生党员为核心的志愿队伍,利用周末开展“英语角”活动,义务帮助孩子补习英语。
为弘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支教团还积极开展爱心奉献活动,组织支教大学生前往疏勒县第一小学、二小、东营二小、巴仁乡受援学校举行爱心捐赠活动,为学生们送去足球、篮球等体育运动物品及学习用品;组织支教大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进社区进行课程义务辅导与音乐、美术素质提升活动,用心、用爱、用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成为增进民族交流、增进民族感情的使者。
多彩时光,活动盛宴丰富升华心灵
自9月初来到疏勒,支教团坚持做好日常教育管理与团建工作,从大学生的生活起居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团队建设等方方面面,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开展活动,确保支教生活安全丰富、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业余时间,支教团先后组织开展了烈士陵园祭扫、红色精神谱系宣讲、参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受援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馆等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厚植师生爱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同时,支教团学生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秋赏月暨厨艺大赛,文艺汇报演出、趣味运动会,红色谱系演讲比赛,DIY手工制作,“教师技能三字一话”比赛,废物利用比赛,优秀教案评比,文明宿舍评比,“十佳歌手”大赛等,在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文化氛围中促进支教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枣庄学院支教团将继续发扬“舍家报国、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创新奋进”的援疆精神,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积极投入教育工作实践,努力展现枣院学子良好形象,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