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疆新闻

新疆尉犁:开足马力忙制种 科研赋能“顶流花”

发布时间:2024-01-02 16:55:54

中新网新疆新闻12月30日电(刘雨珊 党婷 汪志鹏)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眼下,我国的第二大农作物——棉花的制种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在新疆巴州尉犁县,科研人员研发的棉花新品种也为棉花制种工作赋予了新动能。

走进新疆尉华现代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气候室,科研人员正忙着观察和记录当前研发的新品种棉苗的生长情况。作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种子基地,新疆棉花的制种量位居全国第一。新疆棉花主栽品种中,自育品种占比90%以上,目前已选育出300多个品种,对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芯片”作用。

新疆尉华现代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科研负责人廉中杰说:“这个品种是我们今年尉华种业研发的一个新品种,这个品种它具有株型紧凑、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特别适合密植。今年实测产量达到470到480公斤,相较于市场上其他种植品种,增产幅度达到10%-15%,能达到国家优质棉的补贴标准。” 

试验成功后,公司研发的棉花新品种将被送入生产加工车间进行批量制种,并将在2024年面向广大棉农进行推广。近年来,新疆巴州致力于棉种研发、高标准良繁、棉种加工,立足全疆棉花产业需求,以推进棉种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全疆棉种高地、供种保障基地。

新疆尉华现代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主任、主管棉种生产负责人刘光磊:“通过酸脱、稀硫酸酸脱,再通过烘干、摩擦、精选、色选、磁选、包衣,我们就可以向棉农推广了,目前我们制种加工棉种的工序已经实现了100%的机械化,年产量在8000吨左右。”

新疆巴州是全国重要的高品质细绒棉和优质长绒棉产区之一,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产棉花纤维长、色泽好、品质高。闫菊香是新疆巴州尉犁县的一名棉花种植户,早在1988年她就开始种植棉花,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闫菊香见证了棉种的不断迭代升级,也充分享受到了棉种升级带来的福利。

新疆巴州尉犁县棉花种植户闫菊香说:“以前棉花产量不高,亩产就是100多、200多公斤,棉花长势也不是很好,我们通过不断改进栽培技术,从亩产300多公斤提升到400多公斤,个别地块儿亩产突破了500公斤,现在我们的收益不断提高,我们还希望未来的产量能再提高一些,让我们收益更多。”

通过科学合理布局棉种产业,当前,新疆巴州已基本形成“产学研、育繁推”为一体的棉种产业体系,有力推动了棉花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友情链接:新疆政府网 | 天山网 | 自治区文旅厅 |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最后一公里 | 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 | 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