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1月5日电 团木垒县委持续深化和巩固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成果,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组织动员青年投身卫国戍边事业,团结引领边境青年在投身卫国戍边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朝气锐气、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一是以学铸魂,锤炼忠诚品格。团木垒县委依托“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和网上团课开展系列专题学习,通过座谈交流、读书班和团课宣讲等方式,组织边境团员青年原原本本学原文、悟原理,牢固树立胸怀“国之大者”,筑牢国门安全屏障。
二是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木垒县边境民警被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尊称为暖心“巴郎”、忠诚卫士。木垒县共有4支边境青年护牧服务队,青年民警靠前服务,全程护送牧民转场,帮助他们转移羊羔、搬运日常生活用品,处置突发情况。今年以来,边境青年护牧服务队先后救助遇险群众8起16人,帮助牧民转场6次9000余头牲畜,转运草料7吨。牧民们心里有杆秤,他们自发协助民警守边护边,“一座毡房就是一个流动哨所,一名牧民就是一个流动哨兵”,警民同心构筑起维护边境稳定的铜墙铁壁。边境民警同各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卫国戍边过程中,警民团结一家亲,镌刻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盛开。
三是弘扬优良作风,赓续红色血脉。木垒县在实践锻炼中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弘扬优良作风,赓续红色血脉。成立于1964年的大黄水泉边境派出所,担负着近50公里边境线的巡逻防控和3400平方公里边境辖区的治安管控任务。边境派出所所在区域终年大风,极度干旱,荒凉孤寂。派出所民警以85后、90后为主,平均年龄28岁,面对无边无际的孤独与寂寞也有人想过离开,但最终没有一个“逃兵”,促使他们最终留下来的,既有戍边人的职责使命,更有前人事迹和精神的感召。民警们把世代传承的戍边品质总结成“大黄水泉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边境,挑得起重担。这十五个字,被镌刻在派出所院子最显眼的位置,成为他们的“精神界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