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疆新闻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共享法治建设成果

发布时间:2025-02-20 15:25:18

中新网新疆新闻2月20日电(刘俊红)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各族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打造具有若羌县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品牌,若羌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公共法律服务新业态、新格局。

智能化平台:科技赋能,打破时空壁垒

从若羌县司法局到各乡镇司法所都配备有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公共法律服务律师端话机智能化设备,部分相对简单的法律诉求群众可以通过自助机自行解决,促使法律纠纷难易分流,提高法律服务效率;端话机能够让司法所与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实时视频沟通,助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上下流通,实现优质律师资源下沉,解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与不均衡、不充分的法律资源分布之间的矛盾。

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接到过一通外地电话。在工作人员详细了解过情况后,才明白这名群众在若羌县工作期间,因意外负伤,为了了解工伤相关事宜才拨通了县法律援助中心的电话。据了解,该名群众因工受伤,但是老板不愿为其支付相应的合理费用,在协商无果后,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但是不了解具体需要哪些材料以及相应流程,人又不在若羌县,为避免奔波劳累,所以拨通了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电话。在了解到该群众的诉求后,工作人员根据其实际情况,针对性作出解答,并提醒他一些特别注意事项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法律顾问:过硬本领,助力公共法律服务

当前,若羌县已形成法律顾问包联村(社区),包联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各村(社区)的多方位、立体化的公共法律服务格局。为探索公共法律服务新业态,深挖法律顾问“智囊作用”,若羌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宣传为抓手,鼓励法律顾问参与法治进学校、法治进军营等多项法治宣传工作;要求法律顾问在社区值班不少于八小时,在“家门口”解答群众法律问题;开展业务培训、参与司法所调解等多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充分利用法律顾问丰富的法律服务工作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培育本领过硬的公共法律服务队伍,进一步增强司法调解的质量。

针对最新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王丹律师结合最高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该解释背后蕴含的法学理论,系统的阐述了该解释的重大指导意义,为参与人员上了一趟生动的法学理论课。

乡镇司法所:前沿阵地,抓前段治末病

各乡镇司法所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线阵地,是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前端。各司法所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集中力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紧抓重点、难点、痛点领域,充分发挥村(社区)调委会成员熟悉邻里情况的优势,广泛收集各类矛盾纠纷线索,及时发现矛盾纠纷根源,提前介入化解矛盾纠纷,让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进一步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对于部分疑难复杂事件邀请法律明白人参与调解,争取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

瓦石峡镇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因红枣收购引起纠纷。当事人前期约定红枣收购价9.25元每公斤,后因市场波动导致红枣收购价下降,收购商因此想以8元每公斤进行收购,双方由此产生纠纷。瓦石峡镇司法所充分发挥自身公平、公正、客观的第三方优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与双方进行沟通,促成双方达成意思一致,成功化解纠纷。

下一步,若羌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持续深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打造更加便捷高效、普惠便民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公共法律服务宣传力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知晓率,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通过“互联网+法律服务”的方式实现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流通,推动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壮大,充分搭建业务人才成长平台,培养高素质、业务能力过硬的复合型法律服务人才。

来源:中新网新疆

友情链接:新疆政府网 | 天山网 | 自治区文旅厅 |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最后一公里 | 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 | 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