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精河县各乡镇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集中力量打好特色产业牌,不断拓宽农业发展路径,推动乡村振兴。阿合其农场农一队领办的合作社积极探索智慧农业新模式,通过建设智慧大棚,推动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助力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3月18日,记者走进阿合其农场农一队绿丰富民专业种植合作社新建的育苗基地,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干劲十足,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打窝、移栽辣椒、西红柿等蔬菜苗,为抢“鲜”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阿合其农场农一队党支部书记刘利平介绍:“目前,大棚里移栽的是3000棵螺丝椒、1000棵普罗旺斯西红柿。移栽后一周左右就开花,预计5月中旬可以上市。”
阿合其农场农一队绿丰富民专业种植合作社成立于2021年3月,种植面积1000余亩,采用多茬种植模式,西瓜成熟后种植鲜食玉米。然而,过去种植所需的西瓜苗主要依赖外地引进,育苗环节成为产业短板。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024年9月,合作社投资57万元建设了2座育苗大棚,预计每年可培育西瓜苗90万株。
刘利平表示:“建设育苗大棚是为了满足合作社两茬种植的需求。过去我们从昌吉和伊犁购买西瓜苗,每亩地600株苗,成本约500元。现在我们自己育苗,每亩地成本能减少300多元,两年内就能收回大棚投入。”
为进一步提升大棚效益,种植基地采用“一棚多种、一地多收”的种植模式,一年种植三茬,打破季节限制。在培育西瓜苗的基础上,还种植各类蔬菜苗,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为增产增收创造条件。同时,基地引入了智能通风设备和灌溉系统,实现了对大棚内温湿度、光照、灌溉等环境的精准调控。
刘利平说:“以前大棚通风完全靠人工掀帘子,现在只需按下遥控器,卷帘机自动升降。育苗时,设定好时间,喷洒机自动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供暖设备采用电采暖,降低了燃煤成本,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一个人就能完成整个大棚的育苗管理工作。”
成本下降、效率提升、风险可控——智慧育苗大棚带来的三重红利让合作社发展底气十足。刘利平算了一笔经济账:“大棚建成后,从2月份开始培育第一茬西瓜苗和菜苗。按市场价格计算,一茬利润约12万元。瓜苗出棚后,再种植一茬蔬菜,收入约2万元。8月再种一茬秋季蔬菜,利润约3万元。一个大棚一年三茬利润约17万元,两年内就能收回成本。”
近年来,阿合其农场农一队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发展模式,成功推广“西瓜+鲜食玉米”种植模式,带动了当地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同时,合作社采取“以销促产”的思路,防范农产品滞销和低价销售等问题,确保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合作社成员有100余人。
刘利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带领村民一起增收致富。”(马海玲、高玲)
来源:中新网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